搜索
 

穿条泳裤就下水野泳者的安全何处安放?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沈全华

实习生/陈祯毓

通讯员/蔡惠莲

热!热!热!三伏天,酷暑难耐,白天的太阳不敢直视,晚上的空气也是滚烫的,游泳成为不少市民避暑降温的最佳选项之一。

横穿市区的湘江,成了天然的免费浴场。不管是休息日,还是工作日,每天下午3时之后,陆续有市民携老带幼来到湘江两岸,在蓝天白云碧水中放松身心。

岁月静好背后,总有人负重前行。在株洲大桥(株洲湘江一桥)至天元大桥(株洲湘江四桥)之间,10个身穿黄色或红色队服的男子在默默守护野泳者,他们就是在湘江中托举生命的勇士——市湘江义务救援协会的一线救援队员。在他们眼中,湘江既有哺育株洲人民的温情,也有随时吞噬人命的残酷,下水就有三分危险,更别提什么装备都不带、穿条泳裤就下水的野泳者,后者往往是溺水事件高发群体。

水泥地上搞野餐,默默守护野泳者平安

7月30日下午6时,天元大桥西头,戏水的大人、小孩真不少,水中游泳圈随处可见。

“开饭了!”市湘江义务救援协会秘书长罗志刚招呼下午执勤的救援队员分批用餐。在场队员中有李汉桥、王永恒、刘增芳、罗大明、王建忠等人,都是救援能手。没有椅子,大家或蹲着或站着吃饭,水泥地上搞野餐,人手一份盒饭。

简单地扒几口盒饭,罗志刚等再次检查汽艇、小划艇、救援绳、望远镜,启动晚饭后的巡逻工作。

“这位朋友,前面就是码头断层,不要再走了!”罗大明沿着废弃的渡口往水中靠近,提醒两名戏水的男子注意安全,后者报以微笑。

“没带装备的戏水者,是我们的关注重点!”罗志刚表示,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带着救生衣、救生圈、跟屁虫、游泳圈等戏水装备下水,仍有部分大人穿着泳裤就下水,没有给自己或所带小孩配上装备。

处置3次溺水事件,都有救援队员身影

入夏以来,湘江市区段溺水险情仍不时发生,其中天元大桥西头是高发区。

6月30日下午4时,一名男青年与同伴下水消暑,游至该桥第一个桥墩至第二桥墩之间时,被漩涡困住气力竭呼救,幸被王永恒等队员救回岸边,成为首名获救的野泳者。

7月9日,因连日降雨湘江持续上涨,在市湘江救援协会河东基地趸船上加固锚链除险的孙爹爹踏空跌入洪水,幸被李汉桥等队员跳入水中救上岸。

7月29日下午,4名来自贵州遵义的男子第一次来到此处游玩,其中3人下水。下水者有一人被困连喝了7口水,岸上的同伴发现情况不对抛出救生圈️并下水救人。罗大明等队员闻讯过来,指引对方沿着合理路线游回岸边,避免了悲剧发生。

万幸的是,以上溺水事件无人伤亡。记者从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八大队了解到,今夏尚未接到此类报警,湘江市区段无一人溺亡。与以前相比,数据固然喜人,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不带装备就下水,少年和外来者易遇险

天元大桥河西码头处,游泳者格外密集。初步目测,下午7时前下河野泳者在200人以上。加上株洲大桥等地段,总人数不少于500人。

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下水人数将继续攀升。前期之所以平安,7月的洪水是主要因素,高水位不但让江水变黄,也让两岸堆满了淤泥,导致下水人数同比有所下降。目前,清淤工作逐步推进,野泳者将卷土重来。

记者走访观察发现,在湘江游泳的不少成年人自己没带救生圈等救生装备,连游泳圈都不舍得给小孩买,更别提全程守护。还有的家长是“低头族”,将小孩送进湘江后,就埋头玩手机、刷网页。

“每天都在巡逻,但无法保证一定能发现所有的溺水者。”罗志刚表示,湘江市区水域水流量很大、水情极其复杂,尽管队员们全力劝阻、及时救援,每年仍无法避免有人溺亡。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请市民不要在湘江野泳,改到室内游泳馆等地方避暑。若非要下水,也请提高安全意识、加强防范措施、配备游泳装备。同时,大人要看护好小孩,不要因一时疏忽大意酿成悲剧。

据了解,不带装备下水的花季少年与青壮年是溺水事件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外来务工经商,对湘江市区段水情不明,刚开始只是洗手洗脚,玩着玩着就下水了,险情就这样发生了。

2019-07-31

00:00:00:0湘江市区段无人溺亡,溺水险情仍不时发生148079902穿条泳裤就下水

野泳者的安全何处安放?/enpproperty-->2019-07-31

00:00:00:0湘江市区段无人溺亡,溺水险情仍不时发生14807990c1480799.html2穿条泳裤就下水

野泳者的安全何处安放?/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