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潞水八月十四拜月仪式漫谈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段立新

八月十五过中秋,与亲人团聚,在庭院里,明月下,微微有些凉意的风中,一家人一边喝茶,分享月饼水果点心,一边开心地闲聊,观赏明净的圆月,这几乎是所有的老人都期盼的事情。

在茶陵潞水,农历八月一来,凉风一起,那些六旬以上的大妈心里,就会有一件心事被渐渐唤起。她们会悄悄地相互询问:八月十四夜晚祭拜三娘娘呢,你没有忘记吧?待到被问的点头或者摇头时,她们便会再一次悄悄地,像是询问,也像是提醒似的说:柏香准备好了吗?鞭炮、蜡烛、香、月饼、水果、点心呢?对了,到时候记得要烧一壶好茶。

母亲在世的时候,农历八月十四日一到,总会特别提醒我们说:“这是我今天晚上用的,你们别动啊!”或者说:“等我晚上祭拜了三娘娘,再给你们吃月饼。”叮嘱一遍之后,母亲照例要这么说,“三娘娘保佑我们平平安安啦。”于是,农历八月十四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总要在睡梦里被母亲的鞭炮声吵醒。可惜,我始终无法从母亲口中知道这种虔诚的祭拜仪式与中秋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在秩堂镇工作。如果是农历八月十四夜宿岳父家的话,我总会在天黑之前看见不少人家门口放置着新采来的柏树枝,鸡鸣之后又会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醒,第二天早晨还会在一些人家的门口看到焚香烧柏树枝叶的痕迹。一番了解之后,我才知道这是主妇们在举行她们一年一度的拜月仪式。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女人拜月光啦,当然不会让男的晓得啰。”热心的人回答完我的问题之后,照例会说上这么一句。接着,她们便绘声绘色地讲述举行这个仪式的来历:某一年八月十四夜晚,玉皇大帝出巡,一个家庭主妇碰巧在此时焚香上供,这被玉皇大帝误以为是迎接自己的大驾,他不禁龙颜大悦,立刻给予这个幸运儿“如意好运”。其他家庭主妇也期盼如此幸运,于是纷纷仿效,久而久之,家庭主妇农历八月十四夜深人静的时候祭拜月亮便成了秩堂民间一个颇有地方特色的风俗。

中秋拜月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从文献记载来看,这种习俗至少形成于唐代。明代人陆启浤在《北京岁华记》中叙述说:“中秋之夕,人家各置月宫符像,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中蟾兔,男女肃拜香,旦而焚之。”这大概是明代人拜月的情景,与后世所说的“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说法迥乎不同。

在茶陵地方志与熟知的七地霹雳仙掌故的人的叙述中,霹雳仙三娘娘的来历是这样的:至正年间,七地人刘宝(一说刘宝山)在虎背山立寨为王,抗击红巾军和流兵散勇。刘宝的山寨号称“虎背寨”,与延和寨、古城寨、花石寨等山寨齐名,是当时茶陵有名的山寨之一。公元1345年9月,一群流兵散勇前来攻打山寨,敌众我寡,形势对虎背寨极为不利。危难时期,突然有三娘娘现身相助,只见她大手一挥,顿时山头响起了霹雳般的雷声,吓得攻山的流兵散勇落荒而逃。这样的经历使刘宝对三娘娘大为感激。明朝定鼎之后,刘宝和他的部下归顺于朱元璋,被授予了武官职衔,出于感恩酬谢的原因,他在虎背寨兴建了一座祭祀三娘娘的庙宇,这就是民间俗称的霹雳仙。三娘娘护佑了刘宝,其他人也希望得到三娘娘的护佑;刘宝祭拜三娘娘,其他人也祭拜三娘娘,这大概是潞水、七地、腰陂民间妇女祭拜霹雳仙三娘娘最初的原因。

潞水、七地、腰陂民间妇女八月十四日夜晚在庭院祭拜霹雳仙三娘娘,它的时间及方式与秩堂民间妇女拜月一致,与陆启浤的记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从这两方面的情形来看,上述地方民间妇女祭拜霹雳仙三娘娘的习俗,或许是由古代拜月习俗演化而来的:祭拜的形式因时代变化而变化,祭拜的对象则随之而悄然改变,或者,久而久之,被人忘记,被其他对象取代了。

母亲去世之后,我和家人迁居县城。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农历八月十四日夜晚祭拜三娘娘的情景只有在梦中再现了。

2019-09-13

00:00:00:0夜深人静拜月时148477202潞水八月十四拜月仪式漫谈/enpproperty-->2019-09-13

00:00:00:0夜深人静拜月时14847720c1484772.html2潞水八月十四拜月仪式漫谈/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