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花摊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生活区的菜场没有固定的花摊,花农也不是天天来,有时三五日来,有时连着来,有些兴之所至的意思。但总结起来,还是有些规律,节假日来得多一点,骑个三轮车,支在菜场进口的水果摊边。

那不是做生意的有利位置。但又是买菜人必经之处。才进菜场的人大多是看几眼,凑了鼻子闻闻花香,问几句,并不买。真正买是出菜场后,有兴致的顺手拎一钵两钵。花农坐在中间,周围都是三轮车上搬下的花。他给五颜六色的花环着,有种世俗的喜气,即算不笑,也有些他在丛中笑的意思。花农的脸晒得很黑,有层金属亮光,牙齿很白,年纪不到三十。他不是花贩,卖的是自家种的花。别人说他家住果木园,那个村子多数人种花,富。他卖的花草大都是好养的平常品种,最喜欢卖当季开花的。太阳花,仙人掌,茉莉、杜鹃、月月红、绣球、米兰、石榴、三角梅之类的,也有雅致一点的文竹、吊兰。

花农从来不招揽生意,更不拖着声调吆喝。他自带一把小木椅,有时坐着看书,是隔壁旧书摊里的《故事会》,有时跟水果摊上的人扯谈,讲点什么。

我跟他买过很多次花,价钱比花木市场要便宜一半。基本是一口价,童叟无欺。买两三钵,他会主动少点钱。他没什么话,但只要问他如何养花,立马就变得话多起来,怎么浇水隔好久施肥施什么肥,一一讲给你听,临走还要反复叮嘱。

他的花木都有根,好养。

我那时住七楼,没地方养花。但按他的法子,文竹、吊兰一直养得好,衬得房子里绿意盈盈。其实法子很简单,少浇水,摸着比较干时,浇透,但不能积水。夜里偶尔放外面,吸吸露,当然冬天不能放外面,那还不冻死。这些植物虽喜阴,但还是偶尔要晒点太阳,比如早上的太阳,有光合作用才生长得好。这些都是他教我的。

后来花一盆盆地多起来了,有些花放在室内,总显得失了生机,要死不活的。便在阳台上做了一长溜的花架。早上拉开窗帘,隔着玻璃就看绰约的花叶在晨风里摇,推开窗户细看,又开了几朵花又发了多少叶,顺手喷水。晚上回来,也习惯性地要去看看,其实哪里时时有变化,碰到忽然黄了叶萎了枝,看上去快死时,就到菜场找他。要是碰巧几天没来,还有些急。等他一来,就迫不及待地向他述说情状,他坐在花中听着,有时会插上一两句问话提示,犹如医生对着病人一般,然后笃定地开方子。移下盆,换点土。浇水多了,烂根了。晒多太阳了,白天搬进家。

我回家照他的法子,确实大多转机了,一盆将死的植物忽然焕了生机,简直是莫大的欢喜,好像做成了天大的伟业一般。

我再碰着他时,如果他不忙,也没在看书时,就跟他说一声:“果然救活了”。他笑笑,露一口白牙齿,一点也不吃惊,早在意料中。

他的花钵有些用白塑料钵,我不太喜欢,总觉得除了地面泥土,就瓷盆、陶器才像养花的所在。他后来特意带了一些瓷花盆还有陶钵给我,如意蓝花白底的瓷盆,几枝写意的兰、两行行草的白盆,陶盆很粗,手工拙朴,笨而结实。不用仔细看,都不是精良的东西,但我还是喜欢,平常的花配平常的盆,蛮好。

后来搬家时,为着阳台上一长溜的花搬不搬有些伤脑筋,搬倒是一点也不麻烦,反正有搬家公司。我的房子卖给了一对打算再隔一两年才结婚的年轻人,他们看房子时,就表露出处处都蛮喜欢的样子,我反正有些东西可要可无,也就尽量留给他们,以方便他们起居。花呢,最后挑了一盆带走,可以说是纪念。其余的都留给他们了,我觉得年轻人谁不喜欢花呢。

一个多月后,我在生活区办事,绕路到我原先住的楼底下经过。楼底下的大垃圾桶里弃了几盆花,枯萎了。我一看,是我养的,花钵还是那个花农特意替我找来的。我能断定它们都没死,到春天即能发出绿油油的叶,开嫣红、雪白的花。我站在那里有几分钟,真正有些不知所措。然后,蹲下身子,想将那几盆花捡回去。然后,还是站起身走了。我没有绕到楼房的后面去仰看阳台,那已不是我的家了,我为什么要在意还余下几盆花,又或者到底还有不有花。

然而,我内心还是有一些在意的。

2019-03-01

00:00:00:0青桐■原载《文艺窗》147778802花摊/enpproperty-->2019-03-01

00:00:00:0青桐■原载《文艺窗》14777880c1477788.html2花摊/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