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牛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让牛耕田俗称用牛。用牛包括犁耙溜滚等,这种流传几千年的农耕景象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但七、八十年代南方水田里到处都是牛耕田。

一辈子躬耕如牛的父亲终于可以休息了!

我属于用牛的生手,而我父亲是用牛的里手。他对我说,“你总是要学会用牛的,你不学会用牛,我动不了时,谁用牛呀?”未雨绸缪是耕田人的习惯,我很乐意听从了父亲的安排。

分田之后我家并没有养牛,但是父亲并没有离开过牛,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有牛的人常要我父亲去抵工。一般连续几天牛功夫,牛吃得消,人是吃不消的,人的体力不如牛。一个季节一头牛要耕四、五十亩田,人歇牛不歇,播种插秧才不会错过季节。第二个原因是农家都喜欢父亲耕的地,父亲最会用牛,他做的横溜,没有高高低低不平整的现象,水田溜得像一面镜子一样。

犁耙溜滚每个环节都重要,我首先学的是犁田。父亲将牛轭与犁全部安好之后,叫我学口令。“娃”表示停,“吁”慢一点,“超”继续前进,“咤”表示加速。缰绳指挥着牛前进的方向,绳子的一端系在牛鼻子上,另一端揣在人的手里,绳在牛的左边。如果拉紧缰绳,牛头往左边,牛向左前进;如果缰绳放松摆动,绳子触动牛身左侧,牛就向右前进。人右手掌犁,左手握一米多长的竹鞭,用于鞭抽牛屁股。开始时,我有些发慌,牛马上迈步往前走,犁头没有插入土中,牛毫不费力。我赶紧将犁把往上面抬高一点,犁头便插进泥土中,这一下又吃得太深了,牛感觉到了负重,突然间阻力变大,它不走了。我赶紧将犁压住,犁头吃少一点泥巴,手舞竹鞭,顺势抽了牛一鞭,牛只好卖力地往前面挪动着脚步,这下一大块泥土从犁铧往外面翻了出来。

父亲在后面喊叫:“看着前面,别拐弯,左手压紧犁的扶手,别吃太多的泥”。听到父亲的声音,牛乖顺多了,我估计牛能懂人话,它以为是父亲在掌犁,顺利地犁了三十多米。就要拐弯了,父亲提醒我拐弯的时候不要吃泥巴,拉紧一下绳子,马上放松。我跟在牛后面颤栗着犁了一圈,翻过的泥巴里面有一些黄鳝在扭动,我都懒得去管它。看看我犁过的这一圈,犁翻的泥巴太乱了,父亲便耐心地教我,掌犁时轻松一些,眼望着前方,紧跟后面,步伐保持平稳,不能随意鞭打牛。

父亲接过犁给我示范,只见牛在父亲的驱使下,不需扬鞭自奋蹄,泥巴在脚下像波浪一样翻滚着。父亲不使用竹鞭,也没有喊口令,牛似乎很懂他,他也很懂牛,彼此配合默契。我没有学犁田之前,老嫌牛走得慢,而我亲自体验之后,便羡慕起父亲来,他用牛分不清是人在驱着牛走,还是牛在牵着人走,而翻出来的地是那么整齐。人与牛都太酷了,做出来的功夫太漂亮了。

我问父亲,我能达到这个水平吗?父亲说熟能生巧,真的学会用牛,要几年扎实的功夫。要懂牛,牛太累了,就要喂好的东西给牛补充体力。当然,我知道用牛的人也要吃好东西,用牛的同行来家里了,父亲总会去赊一点肉,尽量让人吃好吃饱。我看着牛天天这样任劳任怨地耕耘,开始打内心敬佩牛,感觉世上没有哪一种动物比它更勤劳、更值得珍惜。父亲还告诉我,牛冬天长膘,喂养一点都不能马虎,否则春耕时牛做不动事。到了四月青黄不接时,人可能吃不饱,但不能让牛饿着,否则夏天“双抢”时就不行了。白天用牛的时间不能太早,早晨最好让牛去吃露水草,中午不适宜用牛,日头落山,一定要收场,帮牛洗干净身子再进栏。

现在,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但我总记得父亲说过的话:“人对牛用了心,牛就会耕好很多的田来回报人。”

2019-05-10

00:00:00:0李飞跃■原载《今日醴陵》147331402用

牛/enpproperty-->2019-05-10

00:00:00:0李飞跃■原载《今日醴陵》14733140c1473314.html2用

牛/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