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名利是个人奋斗的动力与回报,名利双收是个人能力的象征。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淡泊名利的人,我们总会涌起敬仰之情。
七年前,我第一次到访许光达故居。许光达主动让衔、降级的事迹,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
1955年秋,全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许光达得知自己被提名授予大将军衔,他“高兴之余,惶惶难安”,立即向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面请降衔。由于未获回应,他连夜向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各位副主席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
最终,中央没有同意许光达的降衔申请,仍然授予他大将军衔。于是,他又写了一封要求降低工资的申请。最后,中央批准了他的降薪申请。他的行政级别被定为五级,成为共和国十大将中最低的,也是唯一的一个行政五级。这样,他才勉强感觉心理平衡了一些。
今年4月25日上午,支部组织党员到许光达故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故地重游,内心依然激动。
许光达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村,占地25亩,土木结构,坐北朝南,两进共20间房。小青瓦,白灰墙,木格窗,为近代长沙普通民居建筑。1908年,许光达在此诞生并度过了童年时代。
站在许光达故居的门口,望着悬挂着国学大师季羡林题写的黑底黄字匾额的大门,我迟迟不敢迈进。大门敞开,入眼就是矗立在正门口的那块“让衔碑”,引人瞩目。
“让衔碑”高2.5米,宽约5米,重30吨,碑的造型为一面旗帜,碑的材质是花岗岩麻石。碑的右上方雕刻着许光达大将戴着眼镜、一身军装、和蔼微笑的半身像,碑的右下方是著名书法家李铎将军题写的“让衔碑”三字,碑身主体嵌着毛泽东对于许光达让衔大加赞叹的那副名联:“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其实,当年全军授衔,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纷扰熙攘中,当然难免争衔夺位之人,惹得毛主席也不由叹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这些人战争岁月为了党的事业过得了“生死关”,和平年代为了一己私利却过不了“名利关”。许光达主动让衔降级之举,令毛主席大为感慨和称赞:“这是一面明镜,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面对“让衔碑”,我想起许光达那份情真意切、谦虚至极的“降衔申请书”!他枪林弹雨数十年,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却“有功不居功”。他坦陈“此事小槌似的不停在敲击心鼓”,他主动给自己“差评”:“战绩平平”“对中国革命毫无建树”“贡献微不足道”。“为了心安,为了公正”,他诚恳、慎重地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伟哉,许光达大将!
离开“让衔碑”,我先后参观了许光达故居及许光达生平业绩陈列室。仔细地看着一件件实物和一张张照片,深受教育和感动。“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随后,全体党员来到陈列室大堂,面对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言。
参观罢,登上返程的大巴,我再次回望“让衔碑”,感觉矗立于前的便是共产党人伟岸的精神丰碑。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庄子》中的名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礼记》中的警句;“心底无私天地宽”,是革命家陶铸《赠曾志》诗中的名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访意期间说的“金句”……
问世间“名利”为何物?“让衔碑”
愧煞天下多少人!
在我看来,许光达故居这块“让衔碑”,堪称世间最高的丰碑。
2021-06-12
00:00:00:0雷久相155127802最高的丰碑/enpproperty-->2021-06-12
00:00:00:0雷久相15512780c1551278.html2最高的丰碑/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