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星堆出土了个“火锅”?网友:“祖传”爱好!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近日,一件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陶三足炊器”引发网友关注。“陶三足炊器”盘面分内外两层,外层可盛水置物,足下可生火,看上去跟火锅类似。看到这件文物后,有网友表示:“四川火锅原来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更有网友讨论起三星堆人的火锅底料和配菜。火锅这个“祖传”的美食,千百年来一直撩动着人们的味蕾。

一顿火锅,几千年的美食文化

从考古来看,火锅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商周时期,人们最常用的炊具是“鼎”,这种鼎其实就是一种火锅,将炊器与盛器结合到了一起。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将香菜、葱等调味品带入中国,并出现在了王侯贵族们的餐桌上,火锅蘸料的吃法也应运而生。三国时期的火锅,用一种叫“五熟釜”的炊具烹煮,分成五个不同的烧煮空间,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近似于现在的鸳鸯锅。

魏晋时期的风雅,也体现在餐桌上。“菊花火锅”就是在火锅中投入几朵菊花,为油腻的火锅增加一点清淡。唐代富人设家宴的时候,一般都会备有火锅。唐朝火锅多是用陶烧成,叫“暖锅”。白居易的诗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就生动地描写了吃火锅的场景。清朝时期,各种涮肉火锅已成为宫廷的冬日佳肴,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乾隆皇帝曾于嘉庆元年正月,在紫禁城大手笔地举办了一场“千叟宴”,1550多个火锅同时沸腾,品尝者多达5000余人。

解锁一顿健康的火锅

火锅虽然美味,却经常和“不健康”挂钩,其实只要注意几个要点,美味便可以与健康同享。

汤底:限制油和盐

选对锅底和蘸料,一顿营养健康的火锅就成功了一半,而清汤锅底或者菌汤锅底是健康首选。如果觉得味道不足,可以选用番茄或者番茄酱熬制的锅底。如果喜欢麻辣口味的锅底,建议在煮食材之前,适量撇掉上面的辣椒油。如果还是觉得太油腻,可以准备一小碗白开水,把捞出来的食材过一下水再蘸料吃。

食材:注意荤素搭配

注意各种食材之间均衡搭配,吃一份肉类,至少搭配两份蔬菜,最好边吃肉边吃菜。肥牛、肥羊等肉类,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最好选瘦一点的牛羊肉,也可以用鱼虾贝蟹代替部分肉,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的同时,又降低了能量的摄入。

顺序:先素后荤

多数人吃火锅喜欢先下肉或海鲜,等汤底“鲜”了再煮菜,但这样容易造成肉类摄入过多。吃火锅应该先素后荤,并且最好先涮土豆、红薯等淀粉类食物,不仅保护肠胃,还可以增强饱腹感,减少吃肉和海鲜的量,同时还能避免先吃肉带来的蛋白质浪费。

蘸料:控制脂肪摄入

不管是麻酱还是香油蒜汁,脂肪含量都十分可观。多数蘸料含盐量也很高,还有各种提鲜的鲜味剂。营养专家推荐,可以用小米椒、沙姜、香菜、青柠、蒜等香料类食材配上传统的蘸料。

温度:不能过烫

食道黏膜正常耐受温度在40℃~50℃。当你觉得吃到嘴里的食物比较烫时,一定不要往下咽。因为胃黏膜对温度比口腔黏膜更敏感,吃到嘴里烫再咽下去,实际上已经损伤上消化道,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消化道疾患。

饮料:避免甜和凉

很多人吃火锅喜欢配冷饮,一冷一热会强烈刺激胃部,甚至导致胃痉挛。如果选用含糖量高的饮料,更容易让热量爆表。解渴、解腻、解辣可以用常温白水,如果觉得白水乏味,可加些柠檬片。此外,无糖或低糖牛奶、酸奶和豆浆等植物蛋白饮料,有利于保护胃黏膜,也是火锅好搭档。如果实在想喝冷饮,最好小口慢饮,嘴里多含一会儿,尽量拉开与热食摄入的时间。

慢病人群的火锅指南

慢病患者吃火锅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不影响健康。

糖尿病:少吃丸类

荤菜尽量选含脂肪较少的鱼、虾、鸡肉或新鲜的瘦肉,少吃虾饺、鱼丸、蟹棒等高淀粉食物。蔬菜应该首选叶菜类和瓜类,主食最好吃粗粮,饮料最好是白开水、淡茶水或无糖豆浆。

高尿酸:别喝汤

蔬菜可以选油菜、白菜、胡萝卜、土豆、海带和瓜类等,搭配少量肉食,最好不吃海鲜和动物内脏。少选菌类和菌汤锅底,更不要喝火锅汤,少放辣椒、花椒、芥末等调味料。

高血压:少蘸料

血压高的人,吃火锅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蘸料和锅底一定要清淡,

韭花酱、腐乳尽量少放,少点午餐肉、香肠、鱼丸、牛肉丸等加工肉制品。

超重:限制肉

体型较胖和高血脂的人,要注意控制能量和脂肪的摄入。锅底最好选清汤、番茄、菌汤。肥羊是高脂食物,建议用鸡肉片、海鲜、百叶等食物代替。蘸料用少量香油+酱油+醋,比芝麻酱热量更低。

(原载:生命时报)

2021-03-26

00:00:00:0153964502三星堆出土了个“火锅”?

网友:“祖传”爱好!/enpproperty-->2021-03-26

00:00:00:015396450c1539645.html2三星堆出土了个“火锅”?

网友:“祖传”爱好!/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