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起床后,他光着脚从房间里跑出,随后,整个楼梯里都是他“咚咚咚”的脚步声,任我们如何叫他穿鞋,他都不闻不顾。白天在家,他不肯穿鞋,依然光着脚走进走出,即使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也不见他有硌脚的表情。带他出门,在穿鞋这个环节总是要拧巴好半天。回到家后,他必定一屁股坐下,迅速脱下鞋子后搞他的事。
父母总是说:“孙儿呀,你把鞋子穿上吧,怕硌到脚会痛呢!”小家伙却只有两个字:“不要!”我和老公也经常提醒他穿鞋,但不到出门或者“谈条件”,他总是很傲骄地拒绝。老公多次感叹:“儿子,你怎么跟老爸小时候一样啊,这么喜欢打赤脚!”
老公告诉我,他小时候在乡下也是经常赤脚到处走,很多次都被石头硌到出血,但过后又会“不记事”地赤脚。“乡下的小孩子,没有几个不喜欢赤脚的。我是乡里出来的,我喜欢打赤脚!”
其实,我对赤脚行走也有种情结。
我自幼跟着奶奶生活在乡下,那时候家里还没有建楼房,是老式的黄泥土屋,土房子的地面不平整,有些深深浅浅的小坑。我喜欢光着脚,走得急了,难免会踩到坑里,有时甚至摔倒,脚心里传来一阵痛。奶奶总是说:“慢点,慢点,莫绊(摔倒)哒!”但我不会因此慢下来,遇到跟周边同龄小孩子一起“疯”的时候,更是生怕被他们丢下,顾不上痛,又一路追赶着去了。
屋外面有一条破破的土马路,也不知道通往哪里。天晴的时候走在上面,细沙土还不打紧,踩到较大的石头时,脚趾头不由自主地向内弯曲,如果硌到了我右脚边缘的那处旧伤疤时,我更是痛得龇牙咧嘴地抱着脚丫子跳。下雨的时候,我也经常赤脚出门,有时还故意踩到泥里,看到脚趾缝中冒出的一团团泥浆,觉得很有意思。
听奶奶说,我四岁的时候跟着他们到田里,帮着“踩禾兜”,就是把收割后的稻谷根堆踩到泥巴里去,路过的人都说“细妹子做得事了”。我对这个场景没什么印象。只是记得“双抢”时节,大人们都是卷着裤脚,抬着打谷机、扛着电线或者挑着担子,脚上、小腿肚子上满满的都是泥和草。我也不例外,没有人照顾,就跟着大人们往返于田地与家里之间,帮着在田地捡稻穗、在坪里把偷吃谷子的鸡和麻雀赶走,脚上沾着泥土,混有碎草、谷粒以及被路边带锯齿的草划出的血丝。
到了上学前班的年纪,我们一帮小孩子结伴而行。天气晴好时,我们经常把鞋子脱下提在手里,在山路上你追我赶。有一天,有个同学从外面回到教室里,哼哼叽叽地,后来老师把他的鞋袜脱下,给他洗脚,盆子里的水都红了。原来他跑到后山上玩,一块破热水瓶里的碎片穿透了他的鞋底扎到了他的脚底。老师要我们不要到后山上去玩,并要我们这些喜欢光脚的同学把鞋子穿好。从那以后,我们才有所收敛。
我记得以前奶奶教我唱的一首歌里有这么几句话,“乡里妹子进城来,乡里妹子冇穿鞋,城里伢子你莫笑我,我打赤脚好得多”。为什么打赤脚好得多?那时候,奶奶没有说,我也不明白。
后来,我被父母接回家,他们告诉我不能光脚到处走,因为会硌到脚,因为长期赤脚会让脚长得很长、很难看,因为赤脚到别人家去很不礼貌……很多理由,总之,必须要穿上鞋子。
只是,当我在长个子、脚也长得快的青春期,脚尖顶着鞋子感到难受的时候,当我因为现实需要而穿着高跟鞋、时间一长就感到钻心痛的时候,当我为了“不失礼貌”或者“搭配”选择什么鞋子而感到苦恼的时候,我深深地怀念赤脚的感觉,怀念那种脚上没有束缚的自在、灵活与畅快。如今,我只能在家里赤脚,在外面走,确实觉得硌脚,又觉得被人看到自己光着脚的样子有点难堪。
我明白了,原来赤脚在某种角度上代表着自由、率真,也必将成为人生的回忆情结之一。
想到这里,我觉得,家中幼子喜欢赤脚的话就由他去吧,即使以后脚大又如何呢?
反正,又不愁买不到鞋子。
2018-11-23
00:00:00:0罗蓉■原载株洲县《渌湘》145265902赤脚情结/enpproperty-->2018-11-23
00:00:00:0罗蓉■原载株洲县《渌湘》14526590c1452659.html2赤脚情结/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