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大猷(1844-1906),益阳人。清同治甲子年(1864)中秀才,后就读岳麓书院,清光绪己卯年(1879)中举,庚辰年(1880)中进士,参加殿试,取二甲传胪。殿试后任过翰林编修,户部主事。
萧才气纵横,洒脱大度。工诗词歌赋,善书法,字体苍劲、隽秀,有江南名儒之称。萧一生作品颇丰,著有《天山南北》《续方舆经要》《如国诗集》等数部,其中《如国诗集》溶人情世态、哲理于一炉,乃传世佳作。
萧大猷同时也是一名楹联高手。有名的桃江镇小河口资江岸畔的桃花江古亭联“桃花尽日随流水,江月何年初照人”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在醴陵主持渌江书院的时候也为书院撰有一联:作狂作圣,一念所分,功利中人心,当知盖代贤豪,只争方寸;大经大文,万古不废,诐邪乘世变,愿与是邦英俊,黄率康庄。也被书院学子广为恭录传诵。
萧大猷任渌江书院山长时,他的学生中出过谭延闿、程潜等。他毕生与书为伴,除了读书、教书、编书外,还有一大喜好就是藏书。他晚年收藏经史子集各类书籍达三万六千卷之多。
我经人介绍认识了安化的一位朋友,他说他家有祖传的十八件老字画。一听到有老字画,我马上请他发图来看看,其中有三件萧大猷的,还有黄凤岐、潘曾莹、郭人漳等人的字画。其中有件萧大猷的对联只余下联了,不过好在是原装裱,古旧的味道是现在的手工或者机器装裱取代不了的。很多老字画经过重新装裱后,感觉流失了一部分原有的韵味,并且对鉴赏有一定影响。他发过来的萧大猷的作品中有一件是四条屏,尺寸大,书法功底也深厚,字的布局、变化等等有点何绍基的味道。四条屏书法比较少见,创作难度要高于普通对联形式。
我想看实物,便与他约好在益阳市区碰面。碰面的头一天晚上没睡好,大概是情绪过于激动,4点就爬起来了,又睡下,6点再次起床,打开电脑研究了一遍发来的字画细图。发现了之前没留意的地方,每件字画上都盖了个萧大猷的收藏章“竹园罗氏”,这让我越发兴奋。
到益阳后,我们决定先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与规划馆、电视台在一起,规模挺大的,占了三层楼。益阳博物馆展示了不少从古至今的文物,分门别类很是齐整。馆藏字画也挺丰富,有黄自元、陶澍、胡林翼、罗饶典等人的作品。其中罗饶典的两件,一件红色大对联,一幅中堂。中堂的左下角发现一个小印章“竹园罗氏”,我惊讶得叫了起来,这个与我要收的那几件萧大猷的书法上是同一个收藏章,我强压住内心的喜悦,找老婆一起确认了,又仔细地拍了书法和印章的照片,才欣然离开了。
跟朋友碰面后,确定我要的萧大猷的三件书法作品。朋友说起这些东西的来历:他奶奶的父亲以前当过小官,家里很富裕,收藏的字画有三百多件,奶奶有兄妹七人,每人分得五十件左右,他家中的字画是他奶奶兄妹们挑剩下的。当年为了这些字画,兄妹都闹崩了,没有再联系过。我心想:博物馆里罗饶典的作品应该就是从他们家族中流出来的,所以才有同样的收藏章,东西也可以说是流传有序,经得起推敲了。
此次益阳之行收获不小,既收到了自己喜欢的作品,又发现益阳博物馆馆藏作品与我收的出自同一个家族,实为大幸。买回来后请我的老师黎展华鉴定,也请书协主席楚老师看过,都表示东西不错,尤其四条屏应该是萧大猷的书法精品,是现在所见到的萧大猷书法作品最大的一件。看这件书法时,能够隐隐约约看出当时作者的豪迈,大气之人,从作品落款来看,此幅巨作写于长沙的寓所。
萧大猷书法(局部图)
2018-07-06
00:00:00:0143676702渌江书院山长萧大猷的书法/enpproperty-->2018-07-06
00:00:00:014367670c1436767.html2渌江书院山长萧大猷的书法/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