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慈恩寺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慈恩寺位于攸县鸾山镇后背村的寺背山山腰。寺背山的风景诱人,慈恩寺的来历耐人寻味。

寺背山不大,但以挺拔峻峭秀丽取胜。我们于仲秋时节去游览的,天空正飘忽着毛毛细雨,山顶白雾蒙蒙,好像一个美女淋浴于澡堂。过了一座小桥,一个“之”字又一个“之”字地不断向上,路是水泥铺就的,先是斜坡而后是层层码头。我一边仰看高处的峭壁悬岩和石缝间丛生的树木,观赏沿途还未凋谢的山花与已成熟或正在成熟的野果,一边恭听同游者讲述慈恩寺的春秋。

慈恩寺的诞生源于一个乞丐。清嘉庆年间,一乞丐携带一尊观音菩萨沿途化乞,自江西萍乡而来到寺背山,将菩萨安置半山腰的岩洞内,白天外出化乞,晚上宿在洞内。此后,有些乡民遇到急难病患,到岩洞内跪拜观音菩萨,祈求消灾解难。据一些求神者说,若能诚心,所求多有灵验。一时间到岩洞内求神问卦者甚众。乡民将该岩定名为观音岩。五十余年,一直香火不断。于清咸丰辛亥年,当地一信士倡首,乡民集资建寺庙于岩下,供观音菩萨于寺内,定名为大士行宫。后因守寺人亡故,寺庙无人管理成为废墟。至清光绪庚子年,当地信士和僧人倡首,远近募化,重建寺宇,雕刻佛像,更名慈恩寺,住上僧侣,并募捐租田,长期由主持僧管理。寺宇曾被拆毁,一九九六年,在广大信士与富户大贾的大力捐助下,重建寺宇,重塑佛像,兴建戏台,修筑山路。每逢初一、十五及观音寿辰之期,朝拜者络绎不绝。

二百年间,慈恩寺落落起起,由于民众自发修建,得以延续下来,并且规模越来越大。透过慈恩寺的兴衰枯荣,我看到了佛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更看到了托起慈恩寺和朝谒慈恩寺的善男信女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世间的烦心与苦难太多,人,总要有所解脱,有所寄托,有所希望,生活才有滋味,前程才有奔头。所以,人造了神,又造了寺庙宫观,供自己朝拜,供自己祈祷。越往上,风景越佳,林木茂密,苍翠欲滴,空气新鲜。近寺的码头边,一棵山梨树,高大枝繁,上面已是果实累累。慈恩寺立在山腰,气宇轩昂。到寺里如入空中楼阁,顿觉开阔、清爽。寺中那观音菩萨塑得很大。观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所以最贴近民间,与民众最近,信仰者最多。自印度传来,已渗入了我国百姓的情感,融入了民族文化。人们按照佛教理论,佛与菩萨在世人面前可示现各种化身,观音由男身变成女身,又按中国之传说,有塑成千手千眼的。只可惜观音道行高超、功德无量却一直成不了佛,永远屈居菩萨之位。佛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个条件,可观音立誓普救世上一切受苦众生后再成佛,然而人世间的苦难哪有尽头。各人有各人的苦难,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苦难,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苦难。所以,善男信女们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祈求。当地老辈说,这寺里曾经特灵验于祈求子女后嗣,我没有去考证,也觉得没有必要去考证,想想这里的战争即可以得出些许结论。古今之战争在这里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啊!人们盼望新生命延续香火,承业后继。几十年来的和平状态,这里的人口已空前地繁衍了。

再“之”字形拾级而上。到观音岩,如入画中。疏密有致的树木将悬岩峭壁点缀得幽雅寂静而又气势雄伟。观音岩顶石壁上的二龙戏珠图像,是天然还是人工而为,已无从考证,看上去有风化的痕迹,知道已饱经沧桑,但仍清晰可辨。岩洞口,一青檀树如礼仪小姐亭亭玉立在石块上。进洞见中间一石屏,左右各一洞。那洞倒也平常,洞壁瘦骨嶙峋,犬牙交错。让人惊叹不已的是洞口那青檀树的两支根,想不到那不甚高大的青檀树,其根竟有这般绵长,无意间给岩洞造出了一大奇观。亦如那乞丐,连他自己也未想到,一尊小小的观音菩萨,竟造出一所不凡的寺庙。

我不苟同民间所谓佛菩萨灵验之说法,但我崇拜佛教文化的浩大,信仰其中的某些大智大慧之哲理。我也喜欢注视佛光照耀下的芸芸众生,佛教文化这棵大树根植在他们中间,生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造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景象。

黄德胜

2018-05-18

00:00:00:0■原载《湘东文化》143189502慈恩寺/enpproperty-->2018-05-18

00:00:00:0■原载《湘东文化》14318950c1431895.html2慈恩寺/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