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潞水人的美食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段立新

每到春天,鼠曲草(潞水人称其为“青”),苎麻叶,艾叶,都适合于作做饺的食材。初夏一到,夏枯草(潞水人称“夏八花”)开起淡紫色的穗状花,也适合于包饺子的食材。潞水人说,这个季节把这些食材采来,与稻米一起加工成饺“吃了好”。吃了之后让你“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春耕农忙时节,潞水人还会吃炒饺。这是一种以籼米为主要食材,外加黑豆、肉片、胡椒粉等佐料,经过石磨磨制加工,然后先煮后炒再蒸几个环节加工而成的米饺。有大方而且特别体贴丈夫和家人的主妇还会到鸡窝里抓起一只即将生蛋的仔鸡,或者生蛋至少已经一年的老母鸡,然后拿起菜刀把鸡宰了,扣在炒饺上细火慢蒸。这时,炒饺要稍稍改一下名字,叫鸡婆炒饺。假如这个时候你有幸到吃炒饺的人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热情地劝你多吃,“吃吧,炒饺营养,大补呢。”较之于普通的炒饺,这鸡婆炒饺就更加“营养,大补呢”,不信你试试。闲时吃稀,忙时咭稠,农忙时节大家都要消耗体力,有得是要由炒饺、鸡婆炒饺这样的补品来补充体力的。你别担心,主人家一定也希望你能及时补充体力。

农历七月半,迎接祖先亡灵一年一度回家看护后人,各家各户要依例按各个家族议定的日期接爷爷嫲(祖先的代称)、供爷爷嫲(按家族议定的日期,或早餐,或中餐,轮值的族众到祠堂里去给祖先上供)、做会(按家族议定的日期,整个家族男丁在祠堂里会餐)、送爷爷嫲(农历七月十五日午后礼送祖先回阴曹地府)。这时,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各家各户要准备两种特定的节日食品:杀子鸭供爷爷嫲,做饺送爷爷嫲。在这个节日里,潞水人又要吃饺了。在日常吃的饺之外,潞水人过七月半还要吃应节食品碱水饺,一种用籼米粉加石灰水加工而成的圆饼状蒸饺。主妇们一双巧手把石灰水调制得浓淡适宜,把石灰水添加得多少恰到好处,然后把和好的粉团捏得扁平浑圆,轻薄匀称,隔着水蒸熟之后,眼前的汤圆是清一色的淡黄,光滑,透明,吃起来劲道十足,清爽甘甜。

在潞水,同样是圆饼状而又有明显的应节特点的小吃叫做“斋”。这是为农历二月十九观音炮(通俗一点说,就是观音的生日)而专门制作的食品,是绝对的素食食品。做斋所需的食材是籼米米粉。制作的过程却是最有趣味:先用石碓舂好米粉,再按4:1左右的比例把米粉分成两份,多的一份加水和成粉团,少的一份留而待用,再是把粉团掰成一个个小粉团,在手掌上揉成一个个小小的粉团,黏上生米粉轻轻放进专门的模具里压平,压实,做成半成品,最后是把半成品码进蒸笼里隔水蒸熟。蒸熟的斋好有一看:它洁白如乳,厚薄适中,圆而带着漂亮的荷叶边,斋面上有阳刻荷花、福字图案。咬一口,细细品尝,你的口中会生发出一股淡淡的甜味,绵绵如娟娟细流,有的是回味。余味润齿,也许会让你三天三夜一直都能感觉到它的香甜。

潞水人吃的“斋”,很可能与宋代以来的月饼有着渊源——也许就是同一种食品,因为食用、使用环境不同而略有差别吧。

十月下旬之后,潞水人开始陆陆续续挑起油茶仁进油坊打油。也是在这个时候,当年收的红薯晾干了水分,蒸煮之后软软的,甜味十足。新打了茶油的人家便架起锅,用新打的茶油和熟红薯、糯米粉制作汤圆。这一回,做成的汤圆像圆圆的面饼,煎炸之后,蓬松松的,像一颗颗带着裂口的黄绒球。这种饺有一个别致的名字:油糍。还有人把自家的饺做得更别致一点,做成圆圆的粉团,油煎之后再裹上一重红糖水,加工成黑中带黄、又香又甜的圆球,这叫“麻圆”。

请不要对煎炸油糍、麻圆的人表示你的疑惑。“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一家有美食而与邻里乡亲分享,活跃了街头里巷的气氛,融洽了邻里的感情。这个道理,你也懂。

2018-05-04

00:00:00:0■原载茶陵县《南浦潮》14303410c1430341.html2潞水人的美食/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