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两棵炎陵县首次发现百岁以上“布惊树”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大源村的这块“禁山”约20亩,呈现“人”字形,山中树木茂密,苍翠欲滴,其中山脊上的一排马尾松,胸围都在2米以上,象哨兵一样守护着这片风水宝地。据《湖南林业志》记载,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廖姓先祖从江西迁入后,买下此山,立禁封山……相延至今,禁山中的各种树木均长成参天大树……因古树的涵水作用,山间一处两梯瀑布,即使在大旱之年,仍清泉倾泻。

深入幽密的山林中,只见一股清泉倾泻而下,形成瀑布,两株“布惊树”分立瀑布左右,右岸一株树高约17米,胸径58厘米,左岸一株树高约15米,胸径约50厘米,均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干上缠满野藤。

炎陵县林业局资源站站长彭绍兴介绍,据初步判断,这两棵树学名为“山牡荆”,马鞭草科牡荆属,常绿乔木,多生长在海拔180~1200米的山坡林中。除湖南外,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也生长普遍,日本、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亦有分布。

“布惊树”被客家人视若“宝贝”

“布惊树”与客家人颇有渊源。据传,唐末藩镇纷争,中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且瘟疾盛行,无医少药。为避战祸、求活计,客家先祖们举家南迁,颠沛流离,饥寒苦累,一伤病缠身、奄奄一息者倒在路边灌木丛下,随手采其嫩叶充饥,渐觉神清气畅,腹涨腹痛等症状渐无,甚奇,遂采而携之。遇呻吟之病者,必慰之曰“不惊”(不用怕),施以嫩叶,愈者无数。此后,客家人一直称这种树为“不惊树”。因“不”与“布”音同,故又称“布惊树”。

“布惊树”一直被客家人当“宝贝”。在蚊香面世之前,客家人用“布惊树”的枝叶加上谷壳燃烧后产生的烟来驱赶蚊子;在农药、化肥普及之前,客家人采割“布惊树”的嫩叶倒入茅厕浸沤,腐烂后用于农作物,催生五谷杂粮;在电饭煲流行之前,客家人用“布惊树”的枝叶作为燃料烧水做饭。“布惊树”的枝条柔韧,客家人用它制作拐杖、编制藤椅;摘其枝叶煎汤洗身,以防治皮肤病;摘其嫩叶揉擦身体以治癣疥。“布惊树”还是客家人酿酒时的“保鲜剂”和包粽子时的“添加剂”。

在炎陵县,房前屋后、村头路尾随处可见“布惊树”,它生命力极强,任火烧泥埋、采伐蹂躏依然茁壮成长。如今,该县客家人仍然把“布惊树”当做传统草药之一,用以治疗暑热感冒和急性肠胃炎,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它的药用价值。

茶陵醴陵各有一棵300年以上“布惊树”

翻阅市林业局2009年编辑的《株洲市古树名木录》,发现全市已有两棵树龄约300年的山牡荆,一棵位于茶陵县腰潞镇下清村朝明组,另一棵生长在醴陵市均楚镇李婆塘村(原村名)罗家湾组。

另有树龄约120年、约350年的牡荆各1棵,均生长于茶陵县秩堂镇金湖村。

资料显示,牡荆、山牡荆同属马鞭草科牡荆属,只是种类不同而已。

霞阳镇大源村百岁“布惊树”其中的一棵。

徐芳

供图

株洲日报记者

钟联明

通讯员/张和生

侯婧园

株洲日报讯

5月9日,炎陵县林业局野保站、资源站的工作人员在该县霞阳镇大源村廖家“禁山”上,发现两棵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当地人称之为“布惊树”。该局林业专家称,即使在“布惊树”遍布的炎陵县,树龄百年以上的“布惊树”也非常罕见——这是首次发现。

2018-05-12

00:00:00:0这种树与客家人有很深的渊源,视其为“宝贝”两棵“布惊树”长在“禁山”中143149702两棵

炎陵县首次发现百岁以上“布惊树”/enpproperty-->2018-05-12

00:00:00:0这种树与客家人有很深的渊源,视其为“宝贝”两棵“布惊树”长在“禁山”中14314970c1431497.html2两棵

炎陵县首次发现百岁以上“布惊树”/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