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均衡发展“新”机制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要求,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切实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改工作的意见》,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市县政府逐层签订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确保将工作落到实处。
各县(市、区)委、政府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了县(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每年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就学制度,保障适龄儿童入学机会均等。同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均做到了单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各县(市、区)政府还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积极参与、教育系统全面动员的工作机制,破解了建设用地、资金投入、教师招聘等一个个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性难题,有力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建设标准化的“新”校园
我市把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专项行动、“合格学校”建设与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工作相结合,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中小学办学水平。
以今年即将接受国家评估验收的大祥区、邵东县、隆回县、绥宁县、武冈市等五县(市、区)为例。近三年来,五县(市、区)累计投入资金54亿余元,新建、改扩建学校576余所,建设校舍91.39万平方米,建设田径场、篮球场等体育运动场地261处,更新计算机15827万余台,采购图书302.62余万册,新增教师4926人。2014年,我市开始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全市规划建设校舍(不含室外运动场、围墙、大门、护坎坡等)面积130.55万平方米,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市累计开工面积164.56万平方米,开工率126.1%;已竣工154.69万平方米,竣工率118.5%。全市规划购置设施设备金额3.21亿元,截至2018年10月底,已累计完成采购金额3.88亿元,完成率120.8%。通过持续的教育投入和工程建设,拉近了城乡教育差距,全市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建强教书育人“新”队伍
稳定且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更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不断建立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每年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统一招聘、统一分配,根据学校教师缺编以及紧缺学科教师的情况,通过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招聘、定向培养等途径补充教师,为教师队伍不断补充活力。
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与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定期开展市、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送课下乡活动,同时组织实施远程培训计划,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校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五年来,我市累计有51716人次参加“国培计划”或“省培计划”,今年有10733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1397名高中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其中97.7%的指标分配给农村教师。此举有力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市12个县(市、区)中,北塔区、双清区已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验收,大祥区、邵东县、隆回县、绥宁县、武冈市等五个县(市、区)将于今年底接受国家评估验收,洞口县、新邵县、邵阳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宁县也将于2019年下半年接受国家评估验收。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持续发力,我市的义务教育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我市建设教育强市、建设湘中湘西南教育中心凝聚起新的强大助推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