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是“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油茶种植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三湘“天然油库”。近年来,邵阳县委、县政府立足油茶资源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科技示范和绿色引领贯穿油茶产业发展全链条,走出了一条科技强农、产业富民、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围绕“双百”目标
一张蓝图绘到底
近年来,邵阳县将油茶产业定位为精准脱贫领军产业、农业特色支柱产业,确立“油茶立县”发展战略,精心编制《邵阳县100万亩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县域内一切能利用的空坪隙地、荒山荒地,全面推进油茶标准化生产,按照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实施“互联网+油茶”“油茶互联网+”倍增计划,力争到2025年建成100万亩油茶丰产林基地、实现年产值100亿元目标。
围绕“油茶双百”目标,该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扶持政策,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创立“区域融合、体系完整、模式多元、创新驱动、梯度推进、体制健全”的油茶发展“邵阳模式”,油茶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目前,该县油茶林发展到68.4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油茶示范基地69个,其中5000亩以上油茶示范基地8个,年产茶油1.96万吨、产值22.5亿元。获国家级招牌11个,培育油茶类国家和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3个,“邵阳茶油”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推动科技创新
一根“链条”促发展
位于邵阳县城东邵塘大道旁的邵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内,交易、会展、检测、培训、科研中心5大建筑群错落有致,现代新潮。
继去年10月建成开通“南国油茶交易中心”“国油网”,产品实现线上线下交易后,目前,邵阳县正全力创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油茶提质增效课题研究办公室”“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邵阳工作站”。
为完善科研、生产、加工、品牌、交易、博览、观光等全链条发展,该县累计投入油茶发展资金5.6亿元,其中科技投入1.2亿元,与中科院亚农所、省林科院、中南林科大等大学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联盟,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油茶全域融合发展。同时,利用中央财政项目和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对油茶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全县成立了6个油茶科技服务团,每个乡镇配备1至2名油茶专干,打通了油茶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科技示范,绿色引领,小油茶成就大产业!”从北京参加完国家林业局组织召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讨会并代表湖南发言的该县油茶办主任刘豪健激动地说,全县68.4万亩油茶林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为群众增收30亿元以上,油茶产业将成为邵阳县真正的“百年千亿绿色银行”。
找准聚合法门
“六林增收”帮民富
“一棵茶树一斤油,子子孙孙不用愁,百亩油茶万斤油,讨了媳妇又盖楼”。对当地流传的顺口溜,今年47岁的蔡桥乡乐山村3组村民周业多体会很深。
5年前,周业多还是一名贫困户,2012年他开始利用贴息贷款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已发展油茶300多亩。如今,他不但一举摘掉了“贫困帽”,还建起了新房,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来,邵阳县发挥生态优势,将油茶产业申报为省级重点扶贫产业,通过建立委托、合作帮扶机制,推行林地流转增收、油茶入股增收、林地务工增收、护林补贴增收、“四旁”造林增收、林下间种增收“六林增收”模式,找准了脱贫攻坚聚合法门。全县参与油茶基地建设的农户达37万人,其中贫困群众9万人,累计帮扶5.8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占全县累计脱贫人口的35%。
该县退伍伤残军人周根生发起成立的邵阳县怡悦油茶专业合作社,自2010年发展油茶产业以来,在全县13个乡镇、36个村完成油茶造林1.3万余亩,其中3000多亩已开始投产,共带动农户1869户7167人脱贫致富。
去年7月,省委主要领导来到周根生承包的塘坪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视察,看到沉甸甸的油茶果挂满枝头,称赞邵阳县通过大力发展油茶,找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两效统一”的发展新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