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缅怀英烈致敬英烈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今年9月30日,是我国第五个“烈士纪念日”。截至目前,邵阳市记录在册的烈士共计2021位。他们大多数是中共党员,牺牲时大都风华正茂,年轻有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重回那段峥嵘岁月,重温先烈的战斗历程,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和弘扬先烈的崇高精神。

工农革命血染邵阳

邵阳是我党在湖南开展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湖南工农运动开展较早和较好的地区之一。在风雨如晦的大革命和土地革命岁月,邵阳大地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谢伯俞、罗卓云、向暄、宛旦平、雷瑜、雷毅庵、彭钟泽、刘惊涛、梁湘云以及红军长征牺牲在邵阳的英雄烈士等,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与抱负,视死如归,引领无数后来者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1927年4月28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派人冲入苏联驻华大使馆,逮捕李大钊等20位共产党人,以“组织党部、宣传赤化、颠覆政府”的罪名,对李大钊、谢伯俞等施以最残酷的绞刑。谢伯俞时任中共北京市党团书记,北师大党支部书记,李大钊的得力助手。行刑时,敌人问他:“赤党分子,怕不怕?”他仰面大笑说:“只要正义在,岂怕断头台!”他横眉冷对,两手紧握拳头,站在绞刑架上。狠心的敌人对这位刚强的汉子施展了18分钟的绝命绞杀。这一年,他刚满22岁。

1928年11月13日,邵阳党组织的创始人罗卓云倒在敌人枪口下,献出了36岁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是隆回县司门前镇铜树坪人,1925年加入共产党,组织创建了邵阳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宝庆小组。他从小寒窗苦读,立志救国救民。大革命时期,大力发展党组织,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万状,十分仇视他。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罗卓云不幸被捕。敌人想撬开这个“共党要犯”的口,得到地下党名单,对他施行吊打、踩杠子、香火烧、烙铁烙等酷刑,即使打掉门牙,夹断脚趾和手指,也没有让他开口屈服。他临死前奋笔疾书:“为国家作牛马数载,青天白日遭通缉;干革命将生死抛却,赤胆忠心报党恩。”

1927年7月26日上午,邵阳地下党负责人、宝庆县总工会委员长向暄倒在敌人罪恶的子弹下,献出了年仅27岁的宝贵生命。向暄是著名工人运动领导人,1926年在大祥坪组织了3万人的反英示威游行大会,会后指挥贺绿汀等火烧英商洋油2万桶,燃起了邵阳工农革命运动的熊熊烈火。

国民党反动派悬赏200大洋捉拿向暄,向暄不幸被捕入狱。县长骆鹏前来劝降:“哎呀,向先生啊,你年纪轻轻,满腹才学,为何误入歧途。只要你弃暗投明,将来保你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向暄铮铮铁骨,毫不动摇,义愤填膺,抄起木凳朝骆鹏砸去,吓得骆鹏狼狈而逃。此后,向暄遭到敌人严刑拷打,老虎凳、电鞭子……虽痛不欲生,但他始终坚持“我不能背叛组织”的信念。临死前咬破手指,以指代笔,在墙壁上愤怒写下了绝命血书:“余将幸福尽牺牲,为民平冤,竟先蒙冤;从容就义意醒然,不要人怜,却被人怜!”

铁血抗日捐躯沙场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抵抗,许多仁人志士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行列,“愿拼热血卫吾华”,以身许国。袁国平、谢嵩、傅杰、陈纯一、谢国安等就是邵阳抗日英烈中的杰出代表。

袁国平,邵东范家山镇人。1938年3月,他受毛泽东指派,前往新四军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多人在奉命北移时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突围中被叛徒杀害。在万分危急之际,袁国平挺身而出,指挥被打散的一部分部队继续突围北撤。激战中,袁国平身负重伤,为了不拖累部队突围,举枪自尽,实现了“如果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时年36岁。

谢嵩,也是邵东范家山镇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员“虎将”。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到山西,任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武装部作战科科长,游击第1路纵队司令员。1937年底,在赴延安汇报工作途中因车祸负重伤,翌年初在陕西绥德牺牲,时年35岁。

傅杰,绥宁县人。1925年,入读黄埔军校第四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后回到武冈、绥宁做兵运工作,试图开辟湘西南革命根据地。1938年12月,他回到老家,在白玉、李熙一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发动群众团结抗日。1939年6月,为了扩大抗日力量,他在收编土匪武装时,被土匪杀害,时年39岁。

人民解放英勇献身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邵阳的尹如圭、胡铮、王家栋等革命先烈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树旗起义,与反动派展开生死搏斗,在邵阳解放前夜英勇牺牲,用鲜血和生命为共和国奠基,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

喜欢弄文作诗的尹如圭以诗咏志:“男儿之驱长七尺,谁甘白头老书史。昨闻蓟北飞胡尘,跨上马鞍征万里。”这位出身邵东豪绅家庭的富家子弟,为了穷人翻身解放,与邵东“剿共”总指挥反动父亲尹伊仲决裂,加入共产党,弃笔从戎。1949年6月26日,尹如圭率领300余人,联合周边外围武装发动起义,组编为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第二支队(简称湘中二支队),尹如圭任司令员。旋即遭反动派“围剿”,在突围时,因叛徒告密,不幸牺牲,年仅31岁。

王家栋,邵阳市区人,原来是一位经常在国内和香港的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知识青年。1947年,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武装起义,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任命为湘中二支队二大队教导员。在邵东灵山寺一次反围剿战斗中被俘,同年9月24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邵东仙槎桥。牺牲时高呼“共产党万岁”,此时,他才刚满21岁。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正当新中国百废待兴、山河重振之时,朝鲜战争爆发。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参战,支援朝鲜,保家卫国。

战斗英雄曾南生,新邵县寺门前乡人,响应祖国号召,参加抗美援朝。在吾野平北山战斗中,曾南生连续战斗达5个小时之久,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此役,曾南生荣立特等功,并获得“二级青年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2年10月在攻占松隅里高地的战斗中,曾南生所在的排攻占了朝鲜黄海道长丰郡项洞里西山阵地。黎明时分,在抢筑工事时,敌人一发炮弹打来,7名战士负伤,曾南生不幸牺牲,年仅20岁。

牺牲后,他被追认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志愿军党委将他生前所在的排命名为“曾南生排”。

和平年代英雄辈出

在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先辈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取得卓越功勋;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时代,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遇重大损失的生死时刻、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置生死于度外,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勇敢献身。

2005年5月31日深夜,新邵县龙山区域爆发300年不遇的特大山洪,为转移群众,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太芝庙乡乡长唐飞、党委副书记李映辉等6人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同年6月14日,唐飞等6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自古英雄出少年。隆回县北山乡东郸村优秀基干民兵、义务看水员文青成,1990年3月5日,他参加抢修严重漏水的油老冲水库;收工后,顾不上回家吃饭,继续同村主任挖找漏眼。当他们找到漏洞准备堵漏时,大坝突然滑坡塌方。在这生死关头,文青成不顾个人的安危,使劲推开村主任。村主任得救了,但文青成这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8岁的花季之年。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精神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人的理想与追求:为人在世,要正直爱民,一心为公。”文青成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雷锋精神的赞歌!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号召全省向雷锋式的好青年文青成学习。

回望历史的天空,岁月的长河里,无数先烈和英雄们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他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