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没有哪位医生的好医术是凭空悟出来的或是书本照搬来的。从1999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到现在已有19年。推拿科是治什么的?说通俗点,就是颈肩腰腿痛疾病。不仅老年人难免会犯这种退行性疾病,就是中年人、青年人,因为现代“低头族”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常常受此困扰。但要走到医院来治了,此推拿可就不是街上那种随处可见的推拿按摩能相提并论的。对于罗书跃来说,那可是中西医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二十年磨一剑,反复锤打提炼而成。
刚到推拿科时,科室只有三个人,主要用冯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这个手法有一个突出的技巧是“肘震”,相比一般的推拿,穿透力强。但是对于治疗师来说,那就是一个苦力活。用罗书跃的话来讲,一件衣服穿不了多久,衣肘处就磨出了洞。不仅白大褂如是,就连里面的衣服也不能幸免。作为科班出身的医生,有着强烈求知欲和刻苦钻研精神的罗书跃肯定不满足于中医的传承。为了提高治病救人的本事,他不断学习、实践、创新、提高,走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子。
其间,既有中医的优秀传承,又有西医的先进技术,既有推拿手法、药物干预,又有辅助器械、手术治疗、运动康复,既有不断地向外取经学习,又有自己的琢磨和解悟。每年,他都要外出学习新技术,和同行交流技术心得。遇到未能攻克的疑难怪症,就会走火入魔般一天到晚想着,翻书上网查资料,不断钻研。所以他的技术既是集众长的智慧结晶,又是个人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悟性所得,厚积薄发自成体系。看似相同的治疗手段,到了他手下就全然不同。
一位老人踝关节痛了一年,一走就肿,到处看病没治好。罗书跃凭经验摸骨判断,老人应该是扭伤过脚一直未能归位,软组织受损卡压神经导致疼痛。给老人做了两次治疗,就解决了这个困扰老人一年的痛苦。
一名患者髋关节痛,走路走不远。其他医生考虑髋关节炎,要他打玻璃酸钠、吃药,他因以前试过无效而拒绝。后来慕名前来找罗书跃,罗书跃作出精准评估,认为是筋膜和肌肉的问题,采取了筋膜松解手法。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又介绍了其他病人前来治疗。
去年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症状很奇怪。脚抬不起,喉咙痛,一出气腰痛,到处看病一直找不到病因。之前住了十多天院,打点滴、按摩都没有用。到了罗书跃这,他判断为深筯膜链出了问题,做了松解手法和强化训练后,患者第二天就出院了。
今年10月31日出院的一位病人,之前背弯不得,穿袜子都困难。曾经在外花了四万多元,甚至去长沙看了专家,都说是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却无效。罗书跃精准判断,病人是强直脊柱炎引起髋关节股骨头坏死早期,功能受限。病人寻医多年后,终于对症治疗,疗效明显,对罗书跃称赞有加。
2015年,罗书跃在我市率先引进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这种手术见效快、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痛苦小。目前已经成功实施了300多例。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在广州带孙子,因腰椎间盘突出,痛得不行而回到邵阳。因病人还患有糖尿病,在对糖尿病进行控制以后,罗书跃施行了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病人两天后就能下地行走,现在每天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在老年大学跳舞、画画。
小针刀是罗书跃2006年在北京进修后引进来的,如今已经不知造福了多少病人。让他印象深的是一位邵阳县的老太太,当时臀部及下肢剧痛,不能下地,到很多地方看过病,当腰椎间盘突出诊治一直没有好转。罗书跃接治以后,判断病人为股方肌损伤造成神经卡压,用小针刀给其做了松解。结果病人第二天就能下地,连连赞叹。
配合椎间孔镜、小针刀、现代运动康复等技术的引进,医院相应购置了射频、臭氧等医疗设备和康复器械等。作为科室带头人,罗书跃还手把手地“传帮带”,培育过硬的医疗队伍。“科室基本上每一个医生都在我身上练过技术”。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不断加快发展的进程中,科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迅速提升。罗书跃2007年担任脊柱科副主任,2009年接任科主任之后,科室当年实现的收入就由2008年的180多万元增至300多万元。到现在,科室每年实现的收入近1200万元。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罗书跃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注解。因为推拿是个力气活,“手上是要长茧的”,加之有的病人难免会把推拿治疗等同于普通的保健按摩,在考虑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时,推拿科不是个好的选择。但罗书跃凭着自己对专业的热爱,对病人的关怀,一直坚守着。除了管理科室、坐门诊、处理疑难杂症,一些病人还点名要他推拿,罗书跃总是尽力予以满足。也正是病人的认可,让罗书跃一直奋力前行,让医者的正能量持续发光发热,让科室发展成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利益着每一位颈肩腰腿痛疾病患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