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醉美的村寨富美的图景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停留总是刹那,离别时,再好好看一眼映日云霞、青山醉梦。但愿,在异乡的夜晚,能够夜夜做一个月白风清的梦。在梦里,和小村的一草一木,诉说衷肠……”曾在外地创业多年的城步儒林镇女士肖碧云,将浓浓的乡愁倾泻在她的散文中。

9月3日晚,肖碧云观看第十三届省运会开幕式时,惊奇地发现,家乡人民舞着吊龙在开幕式上大放异彩,她“心情特别激动、特别自豪”。让她魂牵梦萦、激动自豪的“那山、那水、那人”,现在正和着祖国的节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描绘一幅富美乡村的新画卷。

静美

古民居

古杉林

吊脚楼

石板路

山水之城藏珍宝,秀丽山河聚灵气。

古居古路古杉林,历史遗存展魅力。

“南方的呼伦贝尔”南山、“天然基因库”金童山、“珍稀野生动物的天堂”白云湖和神奇秀丽的两江峡谷,怀抱着众多的古民居、古村落。

清溪古民居,是城步一张响亮的名片。该建筑群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新行政中心北面的清溪村和大连村,始建于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已有长达七个半世纪的悠久历史。古民居内现有村民1300多户,其中杨姓苗族人口占80%,保留有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110多座,完整的四合院18座。清溪古民居内保存有明万历年间修筑的石板街,街宽4米,长达1.5公里,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天和铺”“三义和”等老字号至今完好遗存。清溪古民居具有浓郁的苗族文化特色,是城步“杨家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步杨姓先民近千年来生产、生活的真实记录,浓缩着苗民的精神状态和美好追求。

蒋坊乡铺头古村落,则是另一座千年古苗寨。她拥有木砖结构四合院井100多座,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简朴雅致,古色古香。宋元明清时期,这里是武冈、新宁、城步过绥宁赴贵州、四川等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酒肆当铺、药店旅馆林立,是湘西南地区颇负盛名的商贾重地。尤其是那座气势恢宏、结构别致的易得庄家祠古建筑,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正厅高大宽敞,长条石阶,精雕柱石,镂空花窗,八字形槽门,令人啧啧称叹。

而在南山脚下的长安营镇大寨村,则遍布吊脚楼。苍翠的青山下,雄伟的寨门前,苍劲的古杉旁,壮观的鼓楼边,溪流潺潺,鸟语花香。踏步石板路,徜徉侗民居,倾听老故事,体验古民俗,感受新气象。

历史的遗存,文化的见证。在醉美的城步苗乡,除了“清溪”“铺头”“大寨”这些文化名片,还有“杉坊”“黄伞”“羊石田”“蓝玉故里”“儒林书院”等一大批文化遗存。

“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城步丰富的古村落、特色村寨正以独特的美吸引着八方游客,等待着有识之士深度挖掘。

动美

喝油茶

打糍粑

赛山歌

舞吊龙

苗家油茶情谊长,美味佳肴香四方。

伴着山歌舞吊龙,民俗盛宴任你品。

“走进城步任何一家吊脚楼,不论远村近邻,还是生人熟客,必有香浓的油茶奉上。红漆板凳请客坐,龙凤杯子散油茶,一碗油茶让你感到宾至如归……油茶的味道,就是乡村的味道,就是人生的味道。时光老去了容颜,不变的永远是牵挂。”城步公务员肖丁勤的一首苗乡城步油茶小诗,道出几多深厚的乡愁人文。

正如肖丁勤描述的那样,现在,只要你踏进苗乡山寨,热情好客的苗家人敬了拦门酒迎你进堂屋后,就会端出香喷喷的“油茶”招待。

这边喝着油茶,那边“砰砰啪啪”打糍粑的声音已经响起。在长安营镇大寨村,一有宾客到来,苗民们便摆开木雕模盘,将早已蒸好的糯米倒入其中,两个人依次舂打。原生态的制作方式,让宾客跃跃欲试。苗民热情邀请宾客加入其中,你一槌,我一棒,虽汗流浃背,但其乐融融。新鲜出炉的热乎乎的糍粑,散发出原生态的香味。经不住美食诱惑的宾客,争相要一坨尚未成型的糍粑,急急地往嘴里送。

这边糍粑还刚下肚,那边长桌宴上已摆满了大碗小碟:腊猪肉、熏河鱼、干苦笋……宾客入席,烧酒敬上。

在丹口镇下团村新铺里农家乐的宴席上,阿哥阿妹围拢来,赛着山歌助酒兴。如你有幸,还会听到“苗王”杨光清现场演奏几曲木叶吹歌。

山歌解困乏,山歌传真情,山歌颂党恩。若你来到长安营镇长坪村,多在风雨桥上坐一坐,就有可能看到听到苗民们赛山歌。该村“红军烈士”的历史,苗民的奋斗历程,新时代村里的新变化,都是苗民们口中的歌词。山歌飘荡青山绿水间,幸福写在苗民笑脸上。

遇上节庆或特殊日子,宾客们还能欣赏到吊龙舞,亲身参与篝火晚会,挤一挤“油尖”,跳一跳“摇摇舞”,扮一扮新郎和新娘。

护美

护古居

爱候鸟

美乡村

引乡风

修缮美化细呵护,古村古寨获新生。

封禁管理归自然,碧水蓝天受青睐。

“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在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时,勿忘保护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古民居,让它们成为美丽乡村的‘镇寨之宝’。”城步苗学专家雷学业如是建议。

蒋坊乡铺头村拥有诸多“镇寨之宝”。一直以来,该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十分注重保护古民居,积极参与“拯救老屋”行动。县、乡、村三级合力,对铺头古民居的修缮、开发、整体规划等作出具体方案。该村将现存古民居进行分类登记,对古民居区域进行标识划分,在保护区域内禁止拆除、破坏古建筑。设置古民居保护岗,每天对古民居进行安全巡查。村“两委”与党员定期对古民居进行环境卫生清理,广泛宣传,提高村民和游客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如今,铺头村这个秀美乡村成为了摄影爱好者争相聚焦的“宝地”,吸引了不少美术爱好者前来写生。

五团镇蜡里村村民深知,优美的环境是吸引游客及投资的基础。该村为每家每户配备了标准垃圾桶,分区选聘了村级保洁员,修建了垃圾池,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通过整治,该村面貌焕然一新。丹口镇太平村致力保护蓝氏宗祠、太平风雨桥等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将蓝玉故里打造成一幅美丽的苗乡山水图。

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白云湖的保护尤为重要。今年5月27日,儒林镇白云湖村村民将最后一艘船舶撤离白云湖,以保障当地10万居民的安全饮水。至此,白云湖上236艘船舶全部撤出。现在,白云湖湖水清澈,环境更加秀丽,游客更加青睐。

今年8月21日,西岩镇三水村洗砂场业主自发组织人员、吊车、铲车等,对洗砂船、输送带、电动机等基础设施进行拆除。至此,位于西岩镇郝水主河道或支流边的3家洗砂场全部主动拆除,维护了郝水河道的正常秩序,呵护了资江源头的碧水蓝天。

近年来,城步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大批野生动物成了城步的“常住居民”。今年来,已有猫头鹰、雕鸮等多种珍稀保护动物来到该县居民家中。居民们及时报告给林业等有关部门人员,对它们进行救助并放归自然。8月8日,在城步苗族自治县云马林场云雾岭林区,城步林业局工作人员肖树文将一只受到救助的雀鹰放归茫茫林海。

城步苗乡在大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环境,引导文明乡风。

业美

强基础

兴产业

忙脱贫

奔富路

产业兴旺金钥匙,开启脱贫致富门。

苗民腰包鼓起来,秀美村寨有奔头。

城步苗族自治县蒋坊乡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当地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实体产业扶持力度,乡风乡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日渐富足。今年,柳林村村民种植白菜100多亩,年产可达40万公斤;西瓜约200亩,年产可达30万公斤;香芋约100亩,年产可达28万公斤;长豆角约150亩,年产可达50万公斤。该村共有3个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党员致富带头人杨小树成立的蒋坊乡延季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党员杨柏青成立的城步农发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党员易和香成立的柳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柳林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发展产业,每年解决劳动就业200多人。近年来,通过发展产业,柳林村43户179人贫困户成功脱贫,40多户非贫困户发家致富。

五团镇金树社区特有的高山气候土壤,特别适合红茄生长,出产的红茄肉质格外细腻甜美。今年,该村引进专业红茄种植公司,种植红茄200亩,亩产8000公斤,给该村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带来务工收入合计10万余元。该公司常年优先雇佣当地贫困户用工,每天支付80元至120元不等的工资,租用土地金600元一亩。同时,在帮扶队的协调下,村里与花卉公司合作建立了委托帮扶的花卉产业50亩,每年给118户贫困户分红30万元。扶贫产业三红蜜柚,每年也给该村贫困户带来不少收益。五团镇蜡里村优美的乡村环境,吸引了一家生态水稻种植公司入驻该村建立生态水稻种植基地,种出的稻米能卖到40元/公斤。正在修建的苗绣非遗示范基地也选址在蜡里村。苗绣传承人伍前金三年培训千余名农妇,让她们“传承文化,巧手脱贫”。

其实,在整个城步苗族自治县,牛羊养殖、清洁能源、食品加工、林产工业等主打产业,都辐射到各乡镇、各乡村,为富美乡村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上个月,满怀乡愁情结的肖碧云回到家乡城步创业,“以后不出去了,在外太想家”。相比在外创业,她的收入少了一半。虽然如此,但她就是觉得家里好。她说,现在城步这个小山城发展日新月异,居住环境特别好,身为城步人,她感到很幸福,“浓浓的乡恋,将会伴随我在美丽乡村努力工作,开心生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