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严塘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大美湖南之心的要求,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实现了全镇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项工作推进有序的良好局面。
优化结构,经济发展动力强劲
坚持农业主体地位,做特第一产业。高桥、杨柳、石峡、大坝、湾里等双季稻连片示范基地建设卓有成效。新增5家农产品业,新增产值500万元,新扩建紫玉淮山、西瓜、杨梅、葡萄、血柚等种植基地共1500余亩。发展特色种养,拓宽增收渠道。峡江丰泽园的大棚有机西瓜丰产丰收,白水洞的蘑菇种植由原来的50亩增加到80亩,富硒水稻增加15亩。中药材种植扩大规模,绿杨、汪家的艾草种植规模扩大到220亩,汪家雨泉百合扩大到400亩。油茶种植规模初现,在坳背、花亭、石黄等村发展油茶种植1720亩。
加快工业富镇步伐,做强第二产业。严塘镇始终坚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做大现有、积极引进、优化个体”的思路,实现了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利用新邵县强力水泥公司原有的场地和部分设备,新建年产30万吨的干混砂浆生产线。支持东建公司在碎石资源丰富的玳坪与湾里交界处新建高标准的示范采石场。2017年,该镇引进企业7家,到位资金5.5亿元。
推进旅游小镇建设,做美第三产业。月亮湖建设有序推进,栽种果树花卉20多个品种、修筑了游步道、月亮湖,改造600米小溪,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打造了绿色生态农业标本。石山公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修建了公园游步道修筑和凉亭,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处休闲场所。
凝心聚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严塘镇共有6个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1313户4293人,其中易地搬迁230户789人,危房改造518户,已脱贫848户2977人。2017年,整村退出的贫困村5个,未退出的1个贫困村计划今年退出。
为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严塘镇党委政府成立了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坚持领导带头,明确6个贫困村由镇党政班子成员负责联系指导,省、县、镇驻村帮扶工作队负总责的“包村”责任制,优选安排了381名党员干部对口帮扶贫困户,做到了帮扶责任人全覆盖。
通过重点产业扶贫、特色产业扶贫等多种方式,找寻脱贫动力。2017年以来,严塘镇确定了月亮湖生态农业和雨泉农业两个重点产业项目,今年新增家富三禾重点产业项目,帮扶贫困户787户2519人。支持发展绿杨村的艾草种植加工产业,帮扶贫困户157户477人。进行自主产业帮扶,帮扶贫困户89户371人自主发展种养植业脱贫。
后续产业扶贫方面,绿杨安置点一层门面4551㎡用于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或物业管理。目前,绿杨安置点的门面已经“打包”招租,引进了常兴鞋业、乐艾加工、铝合金加工厂等3个扶贫车间,解决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招商引进二手车交易市场入驻安置点门面,带动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金融扶贫方面,2017年发放金融贷款376.5万元,帮扶77户贫困户通过产业脱贫致富。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使老百姓住有所居。严塘镇共有三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其中白水洞安置点整合扶贫资金4000万,共建安置房33栋126套住宅,安置贫困户126户409人,绿杨安置点整合扶贫资金2200万元,共建安置房11栋76套住宅,安置贫困户74户269人,新塘安置点整合扶贫资金598万元,采取统规自建方式安置贫困户31户111人,已完成住房建设,正在进行配套附属设施建设。2017年,全镇整合扶贫资金383.224万元,帮助151户贫困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改善民生,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严塘镇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谋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短板,办好为民实事,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民办事惠民生,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作。投资2000余万元,对陡岭村、石黄村、龙脊村、白水洞村等村的连线道路进行提质改造,改造毛坯路48.3公里,硬化村组公路16.4公里。完成村级公路28.7公里安保设施建设,落实农村公路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和行政村配电网改造工作。
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问题,推进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通过鼓励返乡农民工到县城或镇中心城区自主创业,鼓励农村留守妇女到超市、手工作坊就业等多种形式,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50人。投资201万元通过自来水工程建设、山泉水净化消毒、打井提水等多种形式,保障了重点贫困村戴何村、龙脊村、石黄村、绿杨安置点3000余人的生活生产用水。
展望未来,严塘镇将以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为依托,以凤凰谷、绿水生态农庄、月亮湖、振农珍稀植物园、家富三禾为龙头,推进旅游全域化,建成产业集聚、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新型现代化城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