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醉美肇兴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平生最爱之事就是旅游,闲暇时光,去过了不少地方,但让我印象深刻恋恋难忘的地方却只有人间仙境九寨沟,还有安徽宏村的诸子治家格言和福建土楼门楣上的对联。但这次金秋时节的肇兴之旅,却着实让我意外、惊喜、沉醉。

在一帮太极拳友的邀约下,10月底的一个周末,带着随便走走的心情来到了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到达肇兴已是傍晚时分,远远望去,青瓦白檐、错落有致的侗寨,静静地依偎在群山的怀抱,壮观的寨门在绿油油的梯田映衬下,格外秀美。梯田旁的小河里,一架水车悄悄地守护着这一方绿意。远方的山坡上,袅袅的炊烟升起,让人一下子洗脱了尘世的喧嚣,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清明而宁静。

朋友的朋友小陆早就在寨门口等着我们了。小陆是个热情、漂亮的侗家姑娘,接到我们就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始建于南宋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距今有850多年历史,素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寨中分为五团,每团建有一个鼓楼,分别以“仁、义、礼、智、信”命名。在别人都叽叽喳喳沉醉于暮霭中的美景时,我却对五团名称的由来感兴趣了。我问小陆:祖辈们讲述过为什么要以“仁、义、礼、智、信”命名吗?小陆说小时候听祖辈们讲过,现在记不清楚了。大意是祖辈们期盼侗族大家庭的后代们团结、友善、知礼、明义。

“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常说的一句话。歌就是侗家人的精神食粮。其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就是靠着歌声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侗族大歌更是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听着小陆的介绍,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智团鼓楼旁的侗族大舞台,热切地期盼着侗家民俗的表演。

20时,演员们终于出场了!

从祖辈艰苦跋涉选址始建侗寨,到播种收割、绣花织锦,月堂对歌,到凄美的珠郎娘美的爱情故事,到充满阳刚之气的抢花炮,一幕幕侗族习俗被精彩演绎。最后,侗族大歌来啦!男女老少众多侗家人一齐站上舞台,高声吟唱,一人领唱,众人附和,清亮纯净宛若天籁,台下观众忍不住跟着唱和。

欣赏完演出,兴冲冲不愿入眠。沿着小河,踏着青石铺就的步道慢步,近距离地欣赏着两岸古朴的侗家吊脚楼、鼓楼。抚摸着风雨桥的栏杆,俯瞰小河里的波光粼粼,欣赏着桥顶上的民俗彩绘,仿佛看见姑娘小伙们眉目传情深情对唱,仿佛看见身穿民族服饰的姑娘、大嫂们正在悠闲地刺绣,幸福而安详。

沿着小河走走停停,蜿蜒前行,不知不觉,就穿过了五座鼓楼。五座鼓楼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其中一个还没有尖尖顶。最为稀奇的是所有的鼓楼层数不同,但都是奇数。小陆告知,原来侗族把奇数视为吉祥之数。没有尖尖的鼓楼是智团鼓楼,传说如果智团鼓楼建尖尖的话,那么整个肇兴大寨必遭大灾。

临别时,小陆告知第二天9时还有拦门酒表演,拳友们带着未尽的游兴在薄雾中早早地来到了寨门口,一面演练太极,一面等待演出。青瓦白檐,配上红色的太极服表演,拳友们一下子霸占了众多摄友们的镜头。9时整,身着节日盛装的姑娘嫂嫂,小伙们来了,热情地拦路歌唱、敬酒,表达对远方游客的敬意。小陆笑着说:“侗家人爱唱歌,迎客要唱,送客也要唱,不会唱歌客难做哦!”

喝干拦门酒,再度在阳光下重游鼓楼。我因挂记“五团”名称的由来,再度细看鼓楼,终于找到了答案。

信团和仁团鼓楼的支柱上分别挂着一个小竖木匾,匾上分别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苟: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意为所作出的承诺如果贴近道义,那么所说的话才能兑现。如果立志于仁德,就不会为非作歹。

勤劳、善良、知礼、明义的侗族祖辈们以此告诫后代,并代代相传。立身兴业以信,人际交往以礼,待人接物以仁,发展生产以智,人间正道为义。

上网一查,果然,肇兴侗寨不仅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还享有“鼓楼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的美誉。

醉美肇兴,不虚此行!

鼓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