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了解这位良师益友,更渴望读到他的大作。他把自己在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梅柳春光》寄给我。我捧起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散文集,一篇一篇地读下去。全书展现了71篇力作,分为六大类,阳光情暖、文苑情馨、热土情深、骨肉情长、陌路情真、光明情结,这情的绚烂色彩纷呈在文中,洋溢在字里。我仿佛置身于春光明媚的百花园,听着鸟语,闻着花香,感受着一股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不缺乏色彩,也不缺乏温度,更不缺乏激情与诗意的美。
《水晶石》是一篇有温度,有色彩的散文。他记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发生在自己身边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因公伤在衡阳住院,单位没有汇款来,药眼看就要中断了,妻子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在这种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一个素昧平生的弱女子慷慨相助,解决了他一家人的燃眉之急。那位好心人连芳名都没有留下。这篇作品的感人之处在于,他并没有编造离奇的故事,也没有一味寻求华美的词藻,而是用平时的口吻,老老实实地记下了这件亲身经历的平凡小事,让读者自己从平凡中读出不平凡,这才是作家功力之所在。读过他的几篇作品后,我感觉出作家运用语言的一大特色。他喜欢用平实、亲切、口语化的语言,讲述他亲身经历过的一个个故事,就像老朋友和你聊天儿一样娓娓道来,让你内心里受到感动与震撼。
《奶奶的脸》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这样的散文很难写好,为什么?因为写的人太多了。因此,很多作家避开了这样的题材,如果写不出特色来,就形成了费力不讨好的徒劳。作家勇敢地写下了这个题材,在选题上匠心独运,在用材上谨慎小心。奶奶卖掉了平时根本舍不得吃的鸡蛋,给他买了一顶漂亮的帽子。第一次过河,他感到新奇而又兴奋。便摘下帽子,在帽子里放上了几颗小石子,一扬手,便把帽子扔到了河里。看着帽子顺水漂走,他高兴地拍手叫道:“划船啦!划船啦!”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他受到了一船人地谴责:有人说,这漂亮的一顶帽子,就这么白白扔到河里了。有的人直接责备他败家子,而有的人则把谴责的锋芒直指他的奶奶。这样惯着孩子,将来能有好结果吗?奶奶竟然连连夸赞他会模仿,这个细节极其生动。奶奶是个没有文化的乡间老人,这个老人似乎懂得儿童心理学。
《白果树,我心中的圣树》是一篇田园牧歌式的抒情力作。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白果树给村子里的孩子们带来的欢乐,写了白果树下那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写了白果树用它的浓阴,给村民们带来了消暑纳凉的恩泽。而村民们在树阴下开会议事,白果树又见证了那个时代村里的大事小情。文章的结尾处,作家痛惜地写到了白果树被砍伐,成为了建筑仓库的材料。按照当今的说法,这是一篇生态文学。在整篇作品的字里行间,写出了作家对家乡故土的一片热爱之情。这真挚的感情很浓,尽管作家离开了小村庄,成为了一名人民法官,他仍然没有忘记脚下培育他成长的这片热土。我读着这些字里行间透出来的美丽色彩,我在问自己,这是出自一位盲人作家的手笔吗?他连点光感都没有呀!这笔下的色彩从何而来呢?自然来源于他的内心世界。
《爱的阳光点燃我心空》是一篇令人动容的纪实散文。作家失明后,没有沉沦下去,而是用笔支撑精神,重新站了起来。笔耕十余载,他也想出版自己的文集。如今由于网络的冲击,出书太难了。笔者身边的不少文友,一个个都是笔耕不辍。但出书之难难于上青天,无奈一个个只好选择自掏腰包,一个个自费出书形成了风气,更何况盲人作家出书了。作品记录了他在爱人的搀扶下赶到长沙,找到了省作协党组书记、著名作家谭谈同志。谭谈对盲人出书难问题十分重视,亲笔撰文《送给他一片爱》,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盲人出书伸出援手,捐出善款。谭谈同志的文章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家的第一本散文集《人生在世》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并在省会长沙举办了由省文联、作协、文艺出版社三家联合主办的新书出版座谈会。作家把自己的才情和禀赋隐藏在作品背后,把党和政府对盲人文化事业的关爱与扶持,把这个伟大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推到了前台。读了这篇作品,让我的心里热乎乎的。是因为作家的文笔呢?还是因为扶盲壮举感动人心呢?我一时半晌说不清楚。笔者本人也是一位盲人业余作者,更是一位干了20年的盲人事业工作者。通过阅读这篇作品,我联想到有关文化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及家庭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像这样有扶盲精神的文化领导干部太少了,而热爱生活,试图用文学反映生活,抒发个人情感,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盲人作者并不少。不少盲人作家本身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为自费出书节衣缩食者真的为数不少。读了这篇作品,在羡慕作家遇到了好领导的同时,也让我思索了许多盲人面临的现实问题,这正是这篇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
在湖南文坛上,五十年代的创作以枙子花派周立波为代表,后来又出现了古华、叶蔚林、谭谈、何立伟等一大批老、中、青年作家。我在曾令超老师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上述作家的影子,这让我十分兴奋。
读了这本散文集之后,我说了上述的一番外行话。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是不是符合曾老师的心愿?好在我们是文友、兄弟,即使说得不对,曾老师也会原谅我的,就算我向曾老师学习散文创作的一点心得体会吧!
我在狗年春节放假的几天时间里,一口气读完了《梅柳春光》,美丽的文字,真挚的情感,给我的这个春节增添了喜气与满意。我感谢作家,让我的这个春节过得很有意义。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评论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