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铸魂聚力擂劲鼓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回眸2018年,我市成为我省大湘西片区首个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的市州;创新搭建“六大微课堂”理论宣传宣讲载体,得到中宣部专门推介;创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双十最美”典型评选活动;举办首届贺绿汀音乐文化艺术节;邵阳新华书店红旗路店被评为中国最美书店……

2018年,邵阳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省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定位、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二中心一枢纽”和全面小康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突出抓好理论学习

推动新思想落地生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我市迅速部署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学习”“大宣讲”活动,通过抓好“关键少数”“重点群体”和“绝大多数”,持续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宝庆大地落地生根。

“关键少数”带动引领。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深化各级领导干部学习。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不折不扣落实“每月一专题,每月学同一专题”,先后开展12次规范化学习。市委常委会结合邵阳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学习56次,带着问题辅导学习5期。同时,还先后以两轮自查、督查,两期通报、三轮意识形态专项巡察,推进全市各县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对标学习。

“重点群体”持续深化。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平台,深化各级党员干部学习。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活动,市直85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考试,举办了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研修培训班,开展了“宝庆大讲坛”、微宣讲比赛、演讲赛、知识竞赛等系列学习活动。

“绝大多数”全面覆盖。创新搭建“六大微课堂”理论宣传宣讲载体,深化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在2000余场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的基础上,坚持全领域发动、全地域覆盖、全时域推进,在城乡基层打造车间、农家、党日、班级、小区、网络“六大微课堂”,完成微宣讲近5万场次。

突出增强新闻舆论“四力”

主流舆论声势更加壮大

今年以来,我市宣传系统坚持守正创新,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壮大主流舆论声音,着力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新闻宣传“八项制度”,对线索归集报送、报道策划、采编、阅评、通报、培训等实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形成了市委宣传部统筹,市直媒体、省驻邵媒体以及41家市直部门紧密配合的大宣传格局。同时加强调度,认真落实一月一策划、一月一提示、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月两阅评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目前已组织新闻宣传调度会53次。

一年来,我市浓墨重彩地开展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精准扶贫在邵阳”“创新开放新邵阳”“产业兴邵”等主题宣传,策划推出了“十九大精神在邵阳”等系列专题专栏,深入宣传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全面深入宣传展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邵阳“一村一辅警”和“快警”经验、邵阳县科技扶贫专家团、绥宁县劳务经纪人扶贫、百里脐橙连崀山文化旅游等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广泛推介。截至11月份,邵阳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上稿2092篇,同比增长21%,市本级在湖南卫视上稿稳居全省第一。

一年来,我市新媒体建设成效明显。邵阳日报全媒体“中央厨房”“云邵阳”客户端和“爱上邵阳”“邵阳手机台”等平台的传播功能进一步强化,原创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邵阳日报社的立体融媒矩阵荣获2017—2018年度“中国报业优秀创新平台”和首届“湖南报业融合创新十佳单位”称号,旗下的云邵阳融媒体矩阵建设获评中国报业融合发展优秀案例。

突出创新活动载体

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今年,我市突出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双十最美”典型评选活动,全市10大行业部门选树基层可敬、可信、可亲、可学的“最美”典型200个,在此基础上推选全市“双十最美”典型20个、提名奖20个,用榜样的先进事迹引领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开展寻找好人活动,建立好人线索推荐数据库,全年有梁开础等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肖剑锋、孙立红等19人入选湖南好人榜;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共注册学雷锋志愿服务队2550余支、社区志愿者队伍276支,注册志愿者75万余人;广泛开展“四关爱”“文明邵阳·志愿点亮”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如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小到几岁的小娃娃,大到几十岁的老人都可以做到脱口而出了。”有市民这样说。今年,我市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专题学习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媒体、进单位、进社区,主要公共场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实现全覆盖,宣传质量大幅提升。同时,进一步完善先进典型评选、激励机制,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村规民约、红白喜事管理制度等,正确引导社会价值判断,惩恶扬善、维护主流价值取向。

突出文明城市创建

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

今年初,邵阳已经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这是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周例会、月调度、季考评”工作模式,建立问题清单,实行交办制、督办制、整改制、通报制和销号制,每项指标任务均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员,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体系。截至目前,火车站、汽车站、机场、主次干道等重点区域公益宣传实现全覆盖;举办了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抢答赛、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全网直播浏览总量突破200万人次;印发了《邵阳市市民文明手册》10万册,深入街道社区开展文明创建宣传,市民知晓率、参与度大幅提升;开展了14项整治行动,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得到整改;全市142个社区建立了家长学校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并常态化开展相关活动;开展了“新时代好少年”评选表彰、清明祭英烈等系列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大型活动3000余场。

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园

……不断深化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了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今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全面推进各项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移风易俗工作,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破除陈规陋习。目前,市级文明县城(城区)创建实现了全覆盖;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26万多份,成立红白理事会2627个,开展监督检查1102次,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119起。

突出打基础搭平台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繁荣

根植丰厚的沃土,连续不断的收获,邵阳文化,已经成为向世界展示“邵阳形象”的“金色名片”。

今年,我市重点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中心建成使用,县市区文化中心建设全面铺开,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实现全覆盖,新建和建成县级文体中心21家、村级文化中心1886个。切实提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的免费开放服务质量,完善配套设施,惠及更多群众。

一年来,我市文化精品力作层出不穷。以邵阳革命先烈夏光为原型的纪录片《夏光之光》已完成拍摄;以振兴美丽乡村、彰显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大型现代花鼓戏《山乡工匠》和祁剧《火种》双双荣获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创剧目奖。

一年来,我市文化品牌活动好戏连台。精心打造了六六山歌节、四八姑娘节、贺绿汀音乐节、“周末剧场”“宝庆群艺汇”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成功举办第十三届省运会成年组比赛,金江湖自行车比赛成为省级赛事。

一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重点推进了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魏源故居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培育武冈古王城、绥宁寨市和上堡等古城、古镇、古村落文化产业特色县和文化特色村镇项目建设。

突出增强“四力”

队伍建设更加坚实有力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全市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今年,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增强“四力”为抓手,以开展“大宣讲、大调研、大服务、大提升”(以下简称“四大”)主题实践集中月活动为平台,通过强化学习培训、完善工作机制和加强作风建设,干部队伍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显著增强。

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扎实开展“四大”主题实践集中月活动,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增强脚力;精心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担当使命任务,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思与行”专题调研,在不断提高站位、开阔视野中增强眼力;深入开展“好书伴我行·日读月谈季评”读书活动和“学讲义、悟讲义、用讲义”活动,举办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集中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继续深化作风建设,推出“差错曝光台”,激励干部职工精益求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呈现出新的面貌、新的成效,大宣传格局稳步构建,全市上下形成了同频共振、奋发有为的可喜局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