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抗日英雄夏光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阳澄湖畔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一出京剧《沙家浜》,让无数观众记住了阿庆嫂、郭建光等抗日英雄。夏光就是新四军优秀指挥员郭建光的原型。

“农民运动显身手,新四军里好参谋”

夏光,原名夏克绍,1909年10月出生于武冈市邓元泰镇天心桥村,17岁参加革命。1926年7月北伐军进军湖南,掀起农村大风暴,他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运动。1927年,他进入毛泽东在武汉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耳聆听毛泽东讲课,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湖南省委派他回家乡开展农运工运工作,担任中共武冈特区委农运书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为躲避抓捕,他潜伏外地,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1937年,夏光在长沙经徐特立、王凌波介绍参加新四军。1939年5月,为方便统战工作,新四军一支队6团团长叶飞按照支队司令员陈毅的命令,把六团改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夏光任作战参谋,随总指挥叶飞东进到苏常太地区,向敌后发展抗日根据地。他积极协助指挥作战,收编地方武装,使江南抗日义勇军不断壮大,由原来的600多人发展到4000余人。后江南抗日义勇军整编为五路,夏光任第五路参谋长。

日军为阻挡新四军东进抗日,集中重兵进行频繁“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向新四军施压,频频挑起冲突。为顾全大局,保存实力,1939年秋,上级决定新四军东进部队“江抗”西撤,向苏北发展。

夏光在新四军东进时担任作战处长,经历多场恶战,特别在顾山同国民党顽固派“忠义救国军”连续作战,五天五夜未曾睡觉,也没吃上一餐饭,终因过度劳累患上严重的眩晕症倒在指挥所,被送到阳澄湖后方医院。部队将他和其他伤病员一起,共计36人,隐蔽在阳澄湖畔密密麻麻的芦苇荡中。

“战斗负伤离战场,养伤来到沙家浜”

主力部队走了,伤病员行动不便,他们的生存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下,他们一面医治伤病,一面与日伪军周旋。后方医院不得不经常转移,每到一个村庄,伤病员就被分散安排到老百姓家里。农家的客堂、厨房、牛棚、猪圈、堆柴草的小屋、湖中的小船等都成了伤病员的藏身之处,门板一架就是病床,蚊帐一挂就是手术间。每逢敌人“扫荡”,群众和医护人员就一起将伤病员抬上船,转移到芦苇荡中。敌人走了,伤病员又被接进村子。有时,伤病员被敌人长时间围困在芦苇荡里,不得不以芦根、鱼虾、螃蟹等充饥。常熟县委、苏州县委和当地百姓常常冒着危险,冲破封锁,为伤病员送来食品、衣裳和药物。有时情况紧急,一些伤病员来不及转移,老百姓就悉心照料,做好掩护工作。由于得到了党组织和老百姓的掩护帮助,伤病的指战员不但陆续恢复了健康,而且和当地百姓结下了鱼水深情。病愈伤员一个个摩拳擦掌,渴望找到部队,重上战场。老百姓深受日伪军之害,十分盼望新四军“江抗”能再打回来。

“伤愈归队再请战,起兵东进把敌歼”

1939年10月,叶飞派“江抗”2团政治处主任杨浩庐返回常熟阳澄湖畔,传达了以伤病员为主体重建部队、坚持原地斗争的命令。11月6日,以新四军伤病员为骨干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在常熟东塘市附近一个村庄成立,夏光任司令,杨浩庐任副司令。夏光带领36个伤病员走出芦苇荡,在苏州、常熟、太仓一带坚持抗战,重新燃起了东路武装抗日斗争的火焰。

“江抗”的旗帜一竖起来,常熟人民奔走相告,人民自卫队也纷纷要求与其合并。在短短几个月内,“江抗”就由36个伤病员发展成了一支500多人的队伍。

经过几次战斗,“江抗”不断壮大,打得日伪军缩进沪宁沿线的据点里不敢出来。1940年2月6日,“江抗”在横泾附近的北桥伏击了日伪军下乡抢粮的汽艇。2月8日,正是农历正月初一,新“江抗”在阳澄湖畔的阳沟溇与前来偷袭的日军展开激战,毙伤包括指挥官斋藤在内的日军数十名。

洋沟溇一役,不但粉碎了日寇妄图一举消灭新“江抗”的阴谋,也打出了新“江抗”的威名。周围群众纷纷相告:“‘江抗’又回来了!”

1941年3月,只经过不到一年时间,部队已经发展到4600多人。据记载,在新“江抗”成立后的一年时间,夏光率部经历大小战斗共计47次,击毙日军147名,伪军357名。

“一生沉浮意志坚,红色基因代代传”

谭震林在1940年11月6日新“江抗”部队诞生一周年之际,撰写纪念文章《东路一年》,高度评价了夏光在新“江抗”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殊勋。他说:“如果没有夏光同志独当一面的斗争精神,和机智灵活应付当时的环境,那么就不能够有今天这样顺利的发展。我们东路的全体同志,应该学习夏光同志这种斗争精神,这种斗争决心。”

新中国成立后,伤病员战士在芦苇荡与敌人“斗智”的故事先被改编成了沪剧《芦荡火种》,后改编为京剧《沙家浜》,迅速走红全国。1982年5月,谭震林在南京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党史工作会议上说:“《沙家浜》的斗争故事是真实的,‘郭建光’现在就在台下,他的名字叫夏光。”夏光却谦逊说:“不能说《沙家浜》中的‘郭建光’就是我,我就是沾了一个‘光’字。”

夏光在抗日战争中身经百战,英勇顽强,功勋卓著。解放战争期间,作为华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和30军参谋长,随陈毅、粟裕南征北战,参加过苏中、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战役。1950年,夏光调往海军,创建海军联合学校并任校长,为初建的海军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2012年,夏光以104岁高龄病逝于南京,骨灰安放在阳澄湖畔,家乡武冈有他的衣冠冢。

1939年,夏光(左三)与战友在水西村合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