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县传统优势产业特色鲜明,主要有箱包皮具、打火机、小五金、医药、印刷包装、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拥有中国箱包皮具生产基地、中国注塑打火机生产第一县、五金之乡、南国药都、全省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等名片。
2016年以来,该县主动融入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全省十强为坐标确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建设“三个邵东”(创新邵东、富裕邵东、宜居邵东),打造“三张名片”(国家级创新创业实验区、中部地区商品物流集散区、湖南轻工业振兴发展先行区),促进“两个转变”(更多个体户转变为法人企业、规模企业,更多老板转变为企业家),全县经济运行呈现了稳中快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该县现有个体工商户83240家,民营企业14063家。截至2017年底,全县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15家、规模商贸企业210家、规模服务业企业70家。该县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县8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100%的外贸出口。2017年,该县在全省全面小康经济强县考核中排第四,经济快进县考核中排第三。
“四个对接”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对接天下邵商,构筑创新创业新平台。该县将湘商产业园建设作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一号工程”强力推进。邵东湘商产业园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由博宇、华美嘉、巨龙、龙腾、金华湘5家民营企业采用工业地产模式建设,截至目前,已开工标准化厂房140万平方米,竣工130万平方米,签约入驻企业176家,投产130家。2016年邵东湘商产业园获评“全球湘商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与此同时,该县在产业基础比较好的4个乡镇打造了4个专业园区,分别是黑田铺印刷科技工业园、仙槎桥五金科技工业园、廉桥医药科技工业园、团山打火机工业园,引导项目、资金、产业、技术、人才等向园区集聚,初步形成了“1+4”工业园区发展格局。
对接前沿科技,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该县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湖南智造”,2016年12月与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合作,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组建智能制造研究院。借助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快速加工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工作站和3D打印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量体裁衣”,实现“机器换人”,加快转型升级。其中,锐科机器人瞄准邵东的小五金产业,进行研发创新,得到了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的肯定。目前,该院已孵化了飞拓自动化、中捷精密智造等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东亿电气、永吉红包、鸿伟五金、金湘东等100多家企业发展提供了“量体裁衣”的技术服务;开发邵东首款智能箱包,申请专利152项。该院成功申报为省级众创空间、省轻工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力争3年内创建国家众创空间,5年内创建国家级孵化器。
对接企业需求,构建政策支撑新体系。该县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若干意见》《邵东县银行贷款“过桥资金”操作实施细则》等系列优惠政策,设立了产业引导基金20亿元、创投基金4亿元、过桥担保资金1亿元、工业发展资金1亿元,统筹全省特色制造产业县资金1.8亿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用地、融资、用工等难题,支持民营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更新机械设备提升传统产业。该县出台了人才引进机制。在碧桂园购买部分公寓,装修60套小区房免费提供给各类专家、企业高管居住,对连续在邵东工作达5年以上的创新人才,住房奖励给其个人所有。对来邵东创业的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生活补贴和6万元、3万元、1万元的住房补贴。
对接“一带一路”,拓展外向经济新空间。一是打造跨国界产业链。目前,该县已有20余家企业与泰国湖南工业园、老挝湖南工业园签订了入园意向协议。二是搭建邵品出境平台。成功举办两届“中国·邵东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参展民营企业数千家。先后举办了五次大规模的高峰论坛,每次大会均有100余名邵东籍顶尖非公人士参加。目前正在筹备首届药交会。同时,依托泰国、尼日利亚等国家的湖南商会搭建“邵品出境”平台,支持优势产业组建产业联盟抱团出海,县内民营企业已在境外开设销售批发中心110个、零售店铺3680个,并在26个国家设立了营销中心。三是加快建设保税仓监管仓。采用“政府建、企业租、政策补”的模式,在邵东湘商产业园附近启动建设“两仓”,力争用3至5年将其打造成全国示范性仓库。
“三保服务”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组建专业队伍,保姆式服务非公企业。2017年3月初,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邵东县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从县纪委、县委统战部、经济开发区等单位中抽调精干人员20余名,履行招商联络、宣传、合同拟定、落地服务、督查落实五大工作职能。县委统战部牵头将相关优惠政策汇编成画册或制作成PPT进行广泛宣传,在招商引资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出台了“三不”承诺机制,即企业办事不白跑路、兑现政策不打折、重大问题解决不过夜。为此,专门设立了创业服务中心和政策落地代办窗口,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对外来企业、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全程代办,一个项目一套班子提供服务。2017年以来,为76个项目代办了立项、征地等审批手续。成立优惠政策兑现办公室,今年来兑现补贴资金1.16亿元。对企业发展当中遇到的问题做到马上办、立即办,重大问题县委书记、县长亲自调度,确保问题解决不过夜。
积极引资引智,保健式服务非公经济。该县始终把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摆在突出位置。今年以来,县委统战部组织开展了“十九大精神进基层商(协)会”活动,共培训会员320余人次。去年以来,先后邀请省社会主义学院周述杰副院长,省政协经科委主任、知名经济学家吴金明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李立辉教授及县委党校老师为全县非公经济人士办讲座7堂,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去年11月,组织全县青年企业家40余人赴厦门大学参加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班。今年2月,又牵头举办了1300多人参加的“邵东县产业兴县十大领军人物颁奖典礼暨各界代表人士迎春会”。同时,县委统战部组织全县非公经济人士外出考察学习,助其开阔视野,提升发展理念。去年以来,共组织上百名非公经济人士分赴上海、杭州、重庆考察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县委统战部大力开展“四同创建”活动,2017年,邵东县隆源中小企业创业园获评为省级同心示范园区。
优化营商环境,保安式服务非公企业。该县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作为一项“永续工程”,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砍掉系列行政权力,认真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或调整的简政放权事项,取消行政权力事项22项,承接上级下放行政权力20项。规范系列行政收费,推行了一站式收费和刚性收费,落实了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许可前置收费、涉企服务收费等三个目录清单,凡没有进入目录清单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取。查办系列典型案件。2017年以来,查处并通报了39件非法阻工闹事、堵门堵路等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例,行政拘留39人,刑事拘留16人,企业发展环境稳步好转。
“两条腿走路”
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借助智能制造研究院、快速加工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工作站和3D打印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东亿电气、永吉红包、鸿伟五金、金湘东等100多家企业发展提供了“量体裁衣”的技术服务,开发邵东首款智能箱包,申请专利152项。同时,以“两个转变”为抓手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个体户向企业转变,老板向企业家转变。今年来,已有3000余户个体户转变为企业,全年组织工业企业入规122个(其中62个已审核通过),占全省入规企业数量的6%,年内审核通过有望破百,同比增长27.2%,排全市第一。1-10月,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22.06亿元,增速10.9%,比全省高4个百分点。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该县大力培育电子信息、3D打印、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新兴企业招商小分队,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等多种形式,打出“招商组合拳”。2017年以来,举办招商洽谈活动40余次,引进企业56家。显创光电、康视达科技等2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中捷精密制造等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普菲光电等3家华为配套信息技术企业,红太阳集团等7家医药企业,投资10亿元、5年内年产值可达20亿元的晶博光电相继落户并陆续建成投产,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医药集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该县现有纳入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统计范围的企业3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1.7%。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