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峰
“这次购进了20万尾泥鳅苗,顺利的话,春节期间就可以上市。”10月22日,绥宁县红岩镇石家村2组村民石良科正忙着将新购进的泥鳅苗放入养殖基地。
这几天,石良科整理池塘、租赁水田、投放种苗,请了不少人手,还是忙不过来。他说:“只要好好干,小泥鳅也能掀起‘致富浪’。”
村干帮扶重振信心
别看石良科现在日子过得滋润了,可往事却不堪回首。4年前,他一家四口日子还过得紧巴巴的,与分户的年迈父母都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4年,31岁的石良科在广东务工时因交友不慎,上当受骗吸了一次毒品,并被当地警方拘留。“很后悔,一失足成了‘吸毒仔’。”石良科至今对那次“不光彩的经历”还是耿耿于怀。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的“吸毒史”不光在派出所建了档,而且被全村人知晓了。回到家乡的石良科虽然没有再吸毒,但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看到石良科这个样子,父母经常唉声叹气,在外务工的妻子也气得差点与他离婚。
“良科这个小伙子本性纯朴,不能因为他一次失足,我们就抛弃他、歧视他,应多开导他、鼓励他,帮他找到致富的路子。”对石良科很了解的石家村党支部书记石忠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帮助石良科“回心转意”,石忠柏主动担任他的结对帮扶责任人。在石忠柏的多次劝说下,石良科振作了精神,鼓起了信心。“他能改过自新,把精力放在发家致富上,我也很高兴帮助他。”听说石良科想养殖泥鳅但缺乏资金,石忠柏帮助他在县农村商业银行申请到小额贷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发展养殖扎实创业
“2016年租了3亩水田养殖泥鳅。第一次投放泥鳅幼苗的时候,我一心扑在养殖基地,原以为只要认真就不会出错,结果还是由于没掌握好关键技术,导致一半多的幼苗死亡,损失了2万多元。”回想起创业之初的经历,石良科不住地叹息。
“石家村环境好、水质好,但自己操之过急,养鳅池设置不科学;缺乏技术,过度依赖别人……”反思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之后,2016年下半年,不服输的石良科又引进第二批种苗。
为掌握精准的养殖技术,他到处取经,不仅向养殖大户拜师学艺,还积极参加湖南省扶贫办、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共同举办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向专家教授虚心请教。
业精于勤荒于嬉。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石良科终于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养殖方法,第二批泥鳅养殖盈利2万余元。“只要掌握了养殖技术,产品有销路,搞养殖就没啥可担心的。”石良科说,这两年,他已经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和外县不少经销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泥鳅成熟了,客户就会上门收购,根本就不用担心销路。
干劲十足带富乡亲
尝到甜头的石良科,干劲更足了。他注册成立了石家村原生态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之路也渐渐走上了正轨,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2016年,石良科一家实现脱贫。2017年,他养殖的泥鳅亩产达到1500多公斤,获利5万余元。
泥鳅养殖走上了正轨,石良科创业的步伐却没停歇。2017年,他通过网络了解到海狸鼠具有好饲养、易管理、经济价值高等特点,便试着引进了10只海狸鼠开始养殖。如今,他喂养的海狸鼠繁殖到80多只,个头大的长到了四五公斤。
“海狸鼠喂养成本不高,养到4公斤以上出售,每公斤按120元算,一只可卖近500元。”石良科给前来咨询的村民算了一笔账。
石良科摆脱毒品、自力更生,获得了村民的称赞与认可。2017年6月,在村级换届选举中,石良科被村民推选为石家村2组小组长。
自己致富的同时,石良科不忘扶持周边的贫困户。二组兜底贫困户石善志和妻子都身患重病,干不了重活。在石良科的邀请下,石善志经常到合作社做临工,一家人的日子逐渐红火了起来。
“塘底要砌扎实,防止泥鳅钻洞逃跑;安好防鸟网,防止鸟类捕食;放置氧气盘,防止缺氧;池塘水深1至1.2米最为适宜……”如今在泥鳅养殖取得一定成效的石良科,经常免费向周边村民传授泥鳅养殖经验和技术。
“国家对扶贫这么重视,我更要紧跟时代步伐。今明两年,泥鳅养殖要扩大到13亩,海狸鼠养殖要达到上千只的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对于未来的发展,石良科信心满满。
石家村党支部书记石忠柏鼓励石良科(左)勤劳致富。
石良科(右)与贫困群众石善志在打捞泥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