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苗疆要区狙击贫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改革改出获得感,扶贫扶出幸福感。

城步苗族自治县是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这个深度贫困县如何持续改善民生?各级政府大力投入,从“输血”到“造血”;苗乡人民依靠勤劳的双手,从“等靠要”到“比着干”,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不断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民生支出

逐年递增

城步地处湘西南边陲,古为“楚南极地、苗疆要区”。195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城步苗族自治县。该县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历来经济文化较为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城步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前行。一系列改革,让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迅速,但因各方面的条件太差,底子太薄,城步的经济仍然比较落后,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历年来,国家、省、市各级均非常重视城步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6月26日,城步被定为湖南省贫困县之一。当年12月,国务院认定城步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2002年1月5日,城步被国务院批准为“21世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11月中旬,城步被正式纳入武陵山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县。2013年12月,商务部将城步定为其对口扶贫县,将用10年时间对城步进行定点扶贫。2017年,我省确定城步为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一直以来,上级持续加大对城步人民的支持力度。1986年5月5日,省财政厅通知,全免城步农业税三年。1987年,国家首次拨付城步扶贫无偿资金65万元,用于农民发展林果业。2004年,城步农民直接减负795.8万元,人平减负39元。2001年至2004年,城步有60个村得到扶贫资金2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123元增加到1347元。2009年12月下旬,城步为728户城镇困难居民发放中央财政拨付的住房租赁补贴51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步人民受惠更多。2013年,城步的民生支出达9.5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9.1%;财政惠农补贴发放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惠及全县5万农户;全县10个国贫村、15个省贫村、34个高寒山区行政村脱贫解困工作全面推进,13个乡镇(场)8000多户3万余人直接受益,6000多人脱贫。到2017年,城步的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75%以上,建成一大批农村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重点民生实事圆满或超额完成,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9%,增速居全省第一。

基础建设

补齐短板

修路架桥,改善通讯,修缮校舍……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城步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不断补齐短板,让幸福“看得见”。

1987年至2002年,城步投入各类资金,仅新修和改造的县乡重点公路工程就有6处,扶持特困乡修建和改造的乡村公路就有17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帮助数十个村修通进村公路和村组机耕道。这些年,该县投入1亿多元,扶助修建了水库山塘、干渠河堤等。1997年至2002年,该县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人畜饮水项目。

2003年至2012年,在公路建设上,城步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163万余元,动员群众筹资、发动社会捐款、群众投工投劳,建成各类公路1031.55公里;修建了7个村小学校舍,帮助13所村小改造修缮校舍危房;投入1.2亿元,扶助20个村架设了高低压输电线路104千米,为26个行政村实施了农网改造等项目。

2013年以后,教育、医疗、交通、人安饮水、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群众看病难、上学难、饮水难等问题逐步缓解,各项社会保障明显加强;儒林大道改造升级和“穿衣戴帽”工程、白云大道一期工程、边南公路、武靖高速城步段建设项目、南山实验学校等一批投资上亿元的项目相继完成,县民族文化体育中心提前一年交付使用。

2017年以来,城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7年,该县完成村级服务平台新建76个,扩建29个,维修改造70个;新建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1个;全面开工建设158个村级卫生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54个、村组道路建设项目179个263公里;城龙高速公路已纳入《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目前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产业开发

精准扶贫

改革开放40年,城步的扶贫经济开发经历了由零星开发到基地规模开发、从游击式开发到产业开发的发展过程,从“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

大力发展种植业。1986年,城步投入扶贫周转金63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业,组织贫困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坪隙地种植葡萄、水蜜桃、柰李等水果和中草药材。此后,该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扶助农民种植水果等经济林,营造速生丰产林,种植各类药材。从1994年开始,该县每年扶助农民种植板栗4万株以上。至2002年,全县板栗总面积达3.9万亩。一批依靠种植业崛起的村寨不断涌现,苗民们从“等靠要”变为“比着干”:儒林镇芭蕉村等村成为板栗基地村;丹口镇黄坪村栽培天麻,成为天麻专业村;长安营镇上排、下排、长安营等村陆续种植以西红柿、萝卜等为主的反季节蔬菜,销往各大中城市。

大力发展养殖业。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每年都投入资金,扶助养殖业。1999年,该县提出“奶业兴县”战略,当年投入资金1500万元,从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引进奶牛1000头,扶持112户农民饲养奶牛。此后,该县逐步加大投入,奶牛、肉牛、生猪等养殖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大。2017年,该县存栏生猪21.66万头,存栏牛11.2万头。

2017年,城步坚持精准施策,全面打好脱贫攻坚“十大阵地战”。以“产业扶贫攻坚战”为例,2017年,该县投入涉农资金8811万元,实施产业项目362个,带动贫困对象1.2万人增收,并依托龙头企业,通过重点扶贫产业委托帮扶方式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目前已实现分红617万元,受益贫困户5305户20081人。

同时,该县深入开展光伏扶贫,建成87个贫困村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220千瓦,让贫困村有了长期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推进全域旅游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业,新发展农家乐229家,2017年被列入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大力开展电商扶贫,以建设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家、乡镇电商服务中心13家、村级电商服务站191个。2017年,全县农副产品交易额突破3亿元,贫困群众搭上电商快车增收脱贫。

定点扶贫

驻村帮扶

早在1986年1月7日,邵阳地直机关5个扶贫工作组下到5个贫困乡,开始为期3年的蹲点扶贫。1987年3月,省地矿局开始以城步作为扶贫联系点,一定3年。

1996年,省地矿局、省物产集团根据省委安排分别组建扶贫工作组进驻城步儒林镇勤俭村、楠木村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当年,省地矿局工作组投入资金20万元,维修水渠18公里,维修村办公室和村小学,并为村里创办了食用菌厂和木材加工厂。省物产集团工作组为楠木村投入资金10万元,修建引水渠2200米,维修了村小学,同时维修水渠水槽,修通村公路1.8公里,为村里创办了榨油厂。此后,省检察院、省畜牧水产局、省质监局等单位的扶贫工作组相继入驻城步开展定点扶贫。

2013年12月,城步成为商务部定点扶贫县,为期10年。2015年至2017年,省商务厅、省工商联、省贸促会的3个扶贫工作组分别进驻指定的城步村寨扶贫。2018年至2020年,省里另增省林业厅、湖南工业大学和中航工业航空机械研究所等6个工作组在指定村寨扶贫。各工作组发挥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除了省直机关,市、县直机关的扶贫工作组分别进驻城步帮扶贫困群众,帮扶的面更宽,各个驻村帮扶工作组在苗乡大地各显神通。

历年来,城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该县明确了实施方案、计划任务、保障措施、奖惩办法等,确定推行“领导联点、单位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机制。2017年,该县出台《城步苗族自治县驻村帮扶工作队考核暂行管理办法》,对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及所有工作队成员实施考核。

今年,城步明确了37个贫困村退出、8300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工作目标。该县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制,每名县委常委联系一个乡镇,44名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片区。对全县驻村帮扶工作组进行重新核实,对履职不力、工作成效不明显的23名工作组组长和120多名队员进行调整撤换,强化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对不按要求驻村、工作作风不实的,严格追责问责。同时,该县加大扶贫干部培训力度,干部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