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戏剧冲突不在一个集中的时间节点,是歌剧写人物传记的难点。青年编剧陆驾云在研究贺老史料方面下了功夫,通过截取贺老一生中最具戏剧性的片断,既真实地反映他的主要经历,又巧用人生转折点,形成戏剧张力。如第一幕所展现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人民的压迫已到了一个临界点,英国军舰在四川杀害中国军民上千人的消息传来,激怒了邵阳民众,发生了焚烧英国洋行、油库这样的真实事件。把这种舞台上富有表现力的冲突,与贺老早期参加农民运动的经历结合在了一起。又如在上海求学期间和成名以后,面对主张全盘西化、蔑视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的心态,与自身艺术理念形成的强烈冲突,贺绿汀的愤懑和坚持喷薄而出,戏剧冲突也层层递进。
戏剧张力还更多地表现在音乐本身的冲突上。一部歌剧,戏剧的冲突有时候未必有音乐的冲突来得更加直接和感人。如在第一幕的农民运动中,贺绿汀的爱人在家乡邵阳街头女扮男装演活报剧,青年作曲家戴维一加入了邵阳花鼓戏的曲调风格;紧接着当反派人物出场时,就使用了西方现代音乐中的无调性音乐,形成一种音乐上的张力。姜瑞芝与贺绿汀相恋的一场戏中,即将传来大革命失败的消息,青年作曲家邱晓柳的音乐设计很出彩,在带着爱情思念的歌唱中穿插了焦虑、紧张的音乐冲突。
编剧选取贺老若干首经典代表作,以幕间剧的形式做了穿插。但全剧绝大部分歌曲都是新创。其中男主角有四大段咏叹调,风格突出,刻画出贺绿汀壮丽的人生、丰富的情感。青年贺绿汀第一次出场,戴维一用一种忧郁、深沉的曲风来表现时代的黑暗和主人公反抗、求索的精神;贺绿汀创作《牧童短笛》时,张千一在婉转、唯美的曲风中,间用激愤的抑扬顿挫,阐释了田园牧歌背后的苦难和对于美好未来永不言弃的深意;《游击队歌》之前的大段引曲,贺绿汀鼓动民众起来抗战,要表现出昂扬、激越、诙谐的花腔,如同《费加罗的婚礼》中《给大忙人让路》一样带劲。全剧的高潮,是在华中鲁艺负责人丘东平牺牲之时。最亲爱的战友倒下了,在那个生死关头,贺绿汀也同样可能牺牲。剧中有一段长达十多分钟的咏唱,把深沉的感情、激昂的斗志、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畅想都展现了出来,青年作曲家徐可展现了出众的才华和驾驭复杂音乐的能力。可以说,全剧的音乐设计、唱段安排、音乐风格,借鉴了中西方歌剧的成功经验,更有我们不断探索、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要能够使正能量让每一个人切身感知,产生发自内心的情感共振。对贺绿汀的认同,对贺老所奋斗献身事业的认同,让这部作品真正产生一种教育的意义。《贺绿汀》排演过程中,我们“95后”的学生演员、演奏者们真切了解了中国现代史,真正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有了情感认同。
我们将循着贺老的革命生涯和战斗足迹,开启这一段精神朝圣之旅。每一场演出不仅仅是艺术实践,更是艺术的采风和精神的升华。不仅是艺术服务于人民,还要让艺术教育我们自己:无论创作什么样的音乐,归根到底都要不忘初心,为时代讴歌,为人民歌唱!
(作者为歌剧《贺绿汀》总策划,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