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多点着力破解“停车难”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停车难、停车乱、停车贵问题逐渐成为困扰市民出行、影响城市发展的一大因素。如何深入破解交通的“痛点”“堵点“难点”,一直是众多政协委员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民建市委会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城区交通管理的建议》和《关于加大城区交通设施投入的建议》两份集体提案,其中后者被列为2018年度重点提案。同时,市政协也将“规范城区停车管理、缓解停车难问题”定为2018年度市政协人资环委界別协商专题,成立专题调研组开展调研。

9月26日,市政协召开界別协商和重点提案督办会议,召集提案人以及农工党界和科技界政协委员,就“规范城区停车管理、缓解停车难问题”与市直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专题协商和督办。

现状:多项指标低于标准要求

目前,我市城区次干路以上道路共109条,其中双向通行道路91条,单向通行道路18条,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基本符合国家标准。截至去年12月,城区共有机动车辆10.6万辆,有公共停车位1.3万个,明显不能满足车辆的停放需求。同时,人行道和非机动车占比仍然明显低于国家标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数低于国家同类城市标准要求。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设和交通改革力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了现代化交通管理网络平台、集成指挥平台;城区智能交通二期建设、执法监督管理信息化和道路执法检测逐渐规范;停车场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硬件设施已通过验收。自今年2月推行单向循环交通以来,机动车乱停乱摆、未礼让行人等重点违法行为环比下降82%,行人随意横穿马路、不按照信号灯通行环比下降58%,交通事故同比下降63%,道路通行速度由原来的每小时15公里提高到每小时23公里,日均通行流量由原来的2.8万辆次提高到3.3万辆次,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比例由原来的8%提高至12%。

问题:道路压力剧增矛盾呈现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通过调研发现,市中心城区车多路窄,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设施不完善,且均为平面交通,道路通行效率低,交通冲突严重,随着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车路矛盾逐渐呈现、日益激化。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仍未形成。长期以来,我市一直未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7年底,我市决定启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公共交通体系规划编制,但目前该项工作处于暂停状态。

路网不完善,“断头路”较多。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区三环目前仅一环基本形成,城区“断头路”现象未得到根本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根据我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到2020年以前市城区应建成14个社会公共停车场示范工程,共2300余个停车位,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成一处。

智能交通建设相对滞后。视频监控系统不够完善,且已建的91个交通信号灯大部分为单点控制,未建设自适应控制设备,无法实现红绿灯远程控制、绿波带控制以及根据路口车辆排队长度自动调节交通信号灯时间等功能,交通流量检测及三维仿真辅助决策系统尚未建成。

公共交通发展欠科学。公交中心城区线路重复较多,边缘地带线网覆盖不够。同时,公交服务时间偏短,发车间隔太长。

非机动车道形同虚设。城区非机动车道总长度为85.9公里,仅占城区道路总里程的14.8%。同时,非机动车逆向行驶、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以及行人闯红灯、跨护栏等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交通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破解:源头抓起多点着力

民建市委会在提案中建议,要优化规划,从源头上破解城区交通压力。一方面,要完善城区道路规划,提高道路规划标准,对老城区主要道路要继续加快扩改或设计为单向通行,尽快做好重要节点的立交车道和重要路段连接线规划,以提高城区车辆通行效率。另一方面,要利用棚户区改造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一批多功能社会停车场,缓解当前城区停车难题。城区新建建设项目必须把停车设施纳入规划的前置条件,并提高规划标准,以满足长远发展需求。此外,要继续加大城区交通投入,把发展公共交通和加强交通管理纳为政府投入主要对象,把“畅通工程”作为城市建设主要指标,加快公共停车场和重点地段、交叉路口的立交车道、连接线和行人专用通道建设。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在调研报告中也建议,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立体化的交通体系。一方面,要以“打通一批断头路和交通瓶颈”为重点,加快形成功能完善、交通顺畅的城市路网体系。另一方面,要升级完善“互联网+交通”系统,全力打造城市智慧交通体系,使公众出行更便捷。同时,要创新管理思路,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道路标线施划的研究,全面清理人行道停车位,规范小街小巷停车,合理制定停车收费标准,并完善公交线网的布局和站点设施。此外,要加大道路交通执法力度,提升道路管理水平;实行错峰出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