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带领苗乡人民坚定信心,把产业发展作为后发赶超的第一动力,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发展振兴特色县域经济的新路子。美丽苗乡,正蓄势待发,酝酿新的腾飞。
推进改革,
经济初步崛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步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城步工业迅速发展,南山乳品厂、县氮肥厂、土桥罐头厂、铁合金厂等工业企业建成投产;清源锰矿等乡镇企业也应运而生,且形成规模。至1980年,该县工业总产值比1975年年递增18.1%,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较1975年增长13.8倍;农业总产值年递增4%。
1981年至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央“调整、整顿、改革、提高”的方针,全面深化改革,在农村实行“大包干”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在城镇推行工商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一大批个体工商户成为国营、集体经济的有效补充。1983年,该县粮食总产达76967吨,创历史最高纪录。1985年,社会总产值达12726万元,比1980年增长32.6%。“六五”期间,该县完成的投资额约占自治县成立30年来总额的43%。
1986年,城步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七五”期间,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狠抓粮林牧,发展工商副,开发水电矿,改善医学路”。198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0978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268万元,两项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1991年至1995年,是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在农业方面,抓住扶贫机遇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立足本地资源,突出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农民负担,保持稳定增长;在工业方面,通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第三产业方面,鼓励发展个体商家、私营企业。1995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8703万元,年均增长6.7%;农业总产值增加到30995万元,年均增长2.3%;工业总产值增加到25733万元,年均增长14.9%;第三产业产值由3470万元增加到10995万元,年均增长13%。
1996年至2000年,是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动员和带领全县人民立足资源优势,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克服自然灾害频繁及市场疲软、生产建设资金缺乏等诸多困难,仍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2000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2454万元,年均增长9.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494万元,年均增长14.8%。该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0.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5.1和5.4个百分点。2000年,该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00万元,比1995年翻一番。
全面开放,
发展特色产业
进入新世纪,城步的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2002年,该县修订了《城步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调整方案》,进一步提出了“稳定基础农业,强力发展奶业,促进农业、水电、交通快速发展”的思路,提出“敞开县门,全面开放,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方针。当年,城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7581万元,比2000年增加15127万元。
此后,该县严格按照《城步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城步苗族自治县中长期发展战略》《湖南省湘西开发城步区域发展规划》等战略规划,逐步推进各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注重稳定基础农业。城步将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生产的重头戏。到2012年,该县实现粮食播种面积22万亩,总产8.54万吨。同时,蔬菜生产是城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为成功的一个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深受苗乡人民的欢迎。2003年,该县蔬菜生产面积不足2.85万亩。到了2012年,该县的番茄、红茄等蔬菜生产总面积达到5.6万亩,总产量13.65万吨,实现产值2.25亿元。到2012年底,该县有农业产业化企业100多家,实现销售收入22亿余元;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38个,资产总额3105万元,带动2.28万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
强力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奶业。随着南山牧场的崛起,城步畜牧业产业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奶业被确定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06年,该县建立“政府引导、自主经营、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的奶业发展机制,形成“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农户联农户”的运作模式,构建了有农户、有基地、有龙头企业的奶业产业链。2007年,城步奶业获得空前发展,实现奶业工业产值12亿元,创利税6078万元。2008年,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城步奶业发展遭遇困境。2009年至2011年,城步坚持走质量型奶业发展路子,突出抓好饲草开发、奶业管理、科技推广等工作。由此,奶牛单产由3.8吨提高到4.2吨,养殖效益明显提升。
注重发展新兴工业。进入新世纪,城步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新兴工业发展基金,并对新增税收企业给予奖励,积极为企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该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园区工业,引进新鼎盛科技有限公司、天元木业、九鼎农业等企业。同时,按照“一园两基地”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县城、茅坪两大基地建设。2012年,该县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实现税收4500万元。
产业主导,
振兴实体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步苗族自治县坚持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品牌化的道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开发培育先进技术型、节约能源型、生态建设型产业。
新型工业发展壮大。2013年,该县工业总产值达21.6亿元,增长31%;新增5家规模工业企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6%。新鼎盛电子公司建立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的院士工作站,不断创新发展。九鼎农业完成“南山源”矿泉水基建工程,日产能力达1.2万瓶。此后,该县的新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园区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工业集中区,湘商产业园建设全面推进,清洁能源、食品加工、电子材料、生物制药四大产业快速成长,湘南山矿泉水、天源电力、天元农业等6家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到2017年,该县湘商产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6万平方米,投产3.2万平方米,新增湘电新能源等7家规模工业企业,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30家。
优势产业持续发力。2013年,城步引进民营资本组建了南山牧业有限公司,两条液态奶生产线投产,年产值超亿元。通过奶价提价等措施,奶农养殖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奶业发展走出低谷。到2015年,儒林3000头奶牛场、南山牧业3000吨高端奶粉生产线等奶业项目推进较快,建成标准化机械挤奶厅14个,液态学生奶市场实现全市全覆盖并向外省外市拓展,“南山草原”品牌乳制品重返市场。2016年,该县继续围绕建设“中国南方乳业第一县”的目标,加快奶业项目建设。2017年,南山牧业低温奶生产线建成投产,高端奶粉生产线投产运行;羴牧公司奶山羊养殖及3万吨乳制品加工项目列入全省重大产业项目,成人奶粉生产线试生产。该县初步形成“南牛北羊、牛羊并举”的乳业发展格局。
种植产业蓬勃发展。2013年,城步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2个、供应港澳蔬菜基地4个,高山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3.5万亩,实现产值3.5
亿元;杂交水稻制种突破2万亩,创历史最高水平;建立苗香梨基地8个,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流转林地5.4万亩,流转交易金额逾千万元。2015年,该县在全省率先实行蔬菜价格保险,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10.5万亩,产值较上年增长30%以上,农户普遍增收。2016年,该县突出精细农业特色,巩固提升高山蔬菜、油茶、水果、青钱柳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该县顺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不断丰富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业态,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到2018年上半年,该县水果种植面积已达9.5万亩,青钱柳种植面积达5.5万亩。目前,该县的稻米、果蔬、茶叶等产品获得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共21个,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是我省重要的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出口大县。
产业崛起,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2013年,城步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7.3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24元。到2017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7亿元,财政总收入4.7亿元,全体居民人均收入11261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