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建成“教育强市”指日可待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古城宝庆,历来崇文尚武、尊师重教。魏源、蔡锷、袁国平、吕振宇、贺绿汀等一大批杰出人物都从这里走向世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积极响应科教兴国战略,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推出一系列“教育兴市”举措,全市教育规模、普及水平不断提升,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办学条件达到新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环境,相继出台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邵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

全市累计建成合格学校1357所,合格学校完成率100%。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投入专项资金24.78亿元,改造学校2136所。全市农村学校教学楼、运动场、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学校整体面貌全面改观。薄弱学校的图书、音体美器材、实验仪器相继配备,学校教育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全面消除了中小学D级危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20条底线”要求。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市中小学“校校通”覆盖率达88.23%。实施市城区化解大班额问题三年攻坚计划,截至今年10月,全市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补充教师4916名,通过新建、改扩建、整合资源办学、校内校际分流等途径,新增学位93695个,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4011个,全面完成省定年内消除2555个超大班额的目标任务。

立德树人取得新进步

我市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着力深化新课程改革,将常规教学和教研教改有机结合,打造精品课堂、高效课堂,区域推进隆回县“大课堂·大教育”课改模式、邵东“纯粹教育”理念。

以“行政推动、课题推进、学校推行”的“三推”德育工作模式为抓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三心教育”“三色教育”“闪光教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一批德育品牌,有效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断加强体艺教育,组织开展各类比赛,推动阳光体育活动深入开展,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优质特色学校数量居全省前列,学生体育竞赛、学科奥赛、科技创新、技能竞赛、艺术展演等在全省享有盛誉。

师资水平得到新提高

教师是教育之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武陵山片区8县市农村基层学校教师人才津贴发放制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2006年,我市开始实施邵阳市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招生工作。2009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市政府出台并实施了《邵阳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细则》,加大乡村教师的招考、引进力度,全市公费定向培养农村教师8775名、招聘农村特岗教师7689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2013年以来,累计有51716人次参加“国培计划”或“省培计划”,今年有10733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1397名高中教师参加省级培训。

教育民生实现新改善

近年来,我市实施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推进中小学招生信息公开,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实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阳光工程,全面取消了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坚持“两为主”原则,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益。

我市于2007年春季开学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全市所有农村初中、小学学生免费领取教科书。2008年春季开学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市所有城市初中、小学学生免费领取教科书。

大力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资助体系不断完善,资助标准逐步提高,受助学生面不断扩大。2017年落实《邵阳市实施“一提高两降低”促进教育扶贫六条措施》,确保全市农村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入学、零辍学、就学零负担。2018年印发《关于补齐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扶贫政策天窗的通知》,对教育扶贫政策现存的“天窗”问题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对城市低保家庭等原未纳入资助范围的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纳入资助范围。2013年以来,全市共资助困难学生142.19万人次,资助金额154534.45万元。今年前三季度,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下达公用经费补助资金6.57亿元;2018年春、秋季免费提供教科书920834人,资金11258.9万元,免费提供辅助学习资料11011人,资金277.2万元;下达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1.03亿元;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下达资金4.16亿元,51.54万人受益。

教育改革得到新突破

邵阳,一直行走在全省教育改革的前头。1998年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1999年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介我市“十百千万”工程。2010年我市建设教育强市经验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推介。

近几年来,我市出台了《邵阳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年)》《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深改文件,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对各县市区的绩效考核。继续稳妥推进北塔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全面实施教师资格首次注册制度,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拓宽中小学教师晋级通道。

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现代学徒制”、新课程改革等改革创新举措在我市层出不穷,相关经验在全省推介。同时,我市还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重点,着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严肃查处违规办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