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5月7日,洞口县高沙镇祖师桥上,一队舞者正在排练为建党百年献礼的节目。
90岁的该镇老党委书记陈远平坐在这座风雨桥上,回忆起高沙的历史,侃侃而谈,感慨万千。从流传的红军故事到解放初期的高沙旧貌,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逐步发展到新时代的高沙新貌,从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到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陈老越说越有激情。他说,集镇商贸繁荣,高楼矗立,居住条件不比县城差;乡村道路通到家门口,别墅新楼层出不穷,人居环境大为改善,村民也跟城里人一样跳起了广场舞。105岁的高沙镇长裕小区居民曾银运,忆起红色故事,聊起高沙面貌的巨变,满是幸福感,连称“共产党好”!
洞口县党史办副主任邓永康领着笔者来到县城伏龙洲、文昌塔等地,边讲革命故事,边聊洞口巨变。在伏龙洲萧氏宗祠的墙上,当年红军写的宣传标语依稀可见。靠近文昌塔,进入其内,当年武冈县委扩大会议在此秘密部署革命的场景,犹在眼前。先烈们流血换来的新洞口,如今已嬗变。城乡道路如一条条毛细血管早已遍布城镇乡村,几乎通到每家每户门口;高速公路、高铁贯穿东西,国省道四通八达;县城高楼林立,高档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居住条件日益优越;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们在文化广场载歌载舞……
洞口作家谢光伟在散文《橘城的桥》中回顾了家乡的桥梁发展史: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连接平溪江两岸的交通,仅有一座供行人通过的木板桥。木板桥不仅很容易遭受洪水损毁,而且不断发生安全事故。1969年初,洞口一桥开建。该桥建成后,贯穿了平溪江两岸的交通,县城的发展也逐渐由城南向城北延伸。改革开放以后,县城人口不断增加,县域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平溪江上相继增加了迴龙洲青年桥、洞口二桥、洞口三桥、伏龙洲廊桥和正在修建的洞口四桥。
桥的发展史,确是洞口百年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如今,洞口县城“十三纵十二横”交通骨架和“一塔双洲、一江两岸、一城四桥”城市格局已初步形成,城镇扩容建设正加快推进洞口城镇建设跨越发展。到2020年,洞口县城面积已扩大到1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万人。
实体经济稳中求进
解放后,洞口县的经济逐步复苏,但也遭受了一些挫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风起潮涌。一批企业经历了分配制度改革、经营方式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等阶段,完成了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等改造升级,实现了现代企业的华丽转身。
成立于2003年的洞口县为百水泥有限公司,前身是茶铺水泥厂。现在,该公司总占地面积600多亩,拥有固定资产8亿多元,有员工400多人,拥有现代化的办公场地、研发检测中心和标准化厂房,年产水泥200万吨,每年创产值6亿多元,年缴税收7000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曾德艳介绍:“2017年以后,我们公司每年都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等。现在,从原材料破碎到配料,从熟料烧成到出产水泥,实现了中央系统自动化控制。以前,300多名员工绝大多数在一线从事生产;现在实现全自动化后,一线员工减少到100多人,其他员工全部从事销售、后勤保障等工作。”
洞口百年征程中,一批大型企业不断革新技术和制度,完成了向现代企业的嬗变。作为企业集群的经济开发区也在发生巨变。
1994年,洞口经济开发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该县不断新建、升级园区的基础及配套设施,学校、医院、市场等一应俱全。洞口经开区内建设的湘商产业园,主要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电子工业园等,现已拥有标准厂房46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地产22.4万平方米。
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洞口县推出《洞口湘商产业园实施办法》《洞口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揽子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共同铸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洞口。面对企业用工难题,该县研究制订了《洞口经济开发区企业员工招聘和培训工作方案》,并对新录入员工给予培训补贴。近2年,该县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轴,努力推动引进一批具有牵引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现在,洞口经济开发区共有企业18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家。2015年至2020年,园区共完成技工贸总收入803.2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748.11亿元。
放眼整个洞口县,一组经济数据反映了巨变:该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31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168.22亿元;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856万元,发展到2017年的9.31亿元。近年来,该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20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该县主要经济指标依然实现平稳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达189.3亿元,财政总收入达9.99亿元,均同比稳步增长。
民生保障全面推进
建党百年,也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一百年。解放之初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继续奋斗,不断探索,解决温饱问题,谋求幸福。改革开放后,洞口县委、县政府一直将民生改善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是近年来,该县在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学有所教”方面,洞口县成立了各级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压实责任,做到组织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该县除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扶贫制度、文件之外,还创新了“精准识别‘1+6’”“‘两下’‘两上’‘两对接’‘一公开’”“样板学校打造‘5+1’”等工作方法。全县落实教育资助“全覆盖”,各类贫困学生资助金发放量连年增长。同时,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教育系统联合乡镇、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该县实现了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达到98%以上,没有一名贫困学生因贫失学。
以百年老校洞口三中为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校发展迎来了春天。此后数十年间,学校在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洞口县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优先拨付教育经费,协调解决学校的实际困难。该校上下奋发图强,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在扶贫助学方面,仅2017年至2020年,该校就有8700多人次得到总值820多万元的钱物资助。这些资助,主要来自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种助学基金。该校校长曾广洋说:“洞口三中的百年建校史,是中国共产党‘教育为本’‘一心为民’执政理念最好的体现。近年来的教育扶贫等举措,点燃了困难家庭困难学生希望的火种。脱贫攻坚战完胜之后,我们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病有所医”方面,洞口县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尤其自2016年开展医疗保障扶贫工作以来,该县积极贯彻落实医疗保障扶贫各项政策,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保缴费工作,实现“应保尽保”。截至2020年底,该县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733928,原来的贫困人口全部参保,全部补助到位,全部实施“一站式”结算,全部落实综合保障政策。
此外,该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举措,实现原贫困人口“住有所居”,并通过就业扶贫、稳岗就业等举措,让原贫困人口有事做、能致富。
2021-05-26
00:00:00:0文/兰绍华
欧阳恩雄
肖又军
尹邦勇
刘成甫
图/唐明业——“洞口百年”系列报道之二951810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c/content/202105/26/content_9518.html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ad/content/202105/26/content_9518.html11城乡巨变
百姓幸福/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