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新邵,美景如画。从县城到农村,无论是项目建设一线、企业生产车间,还是旅游景区、乡间田野,干部群众抓项目、搞建设、谋发展的热浪滚滚而来,一个个致富产业、旅游项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程加快推进,为美丽、繁荣、幸福、和谐的新邵奏响了激越、高昂的“进行曲”。
念好“产业经”,“一区四园”激活新引擎
8月14日,在位于新邵经开区的湖南众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电池级磷酸锂自动化生产线上,技术工人正在检查高速运转的设备。经过8年的努力,该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坚持科技创新,于2020年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年产值达到10346万元。
在新邵,类似于众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还有许多。新邵县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以经济开发区、湘商产业园、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塘口工业园、农业科技产业园为基础,加快推进“一区四园”建设,着力打造全省一流园区。
近日,省工信厅公布了2020年度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名单,新邵经开区名列其中。这是新邵经开区继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后,获得的又一个省级金字招牌。
近年来,新邵县以园区为主体推进创新驱动,大力培育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鼓励申报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2020年全县有42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产业发展促进了新邵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新邵地区生产总值达176.3亿元,财税总收入达11.3亿元。其中。工业发展来势强劲,工业总产值突破22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达208家;“一区四园”基本成型,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标准化厂房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开工建设144万平方米,竣工96万平方米;累计入园企业达121家,投产87家;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众德科技大功率电磁焙烧技术全球首创,凯通电子打破国际垄断的TPH产品实现量产,科瑞生物、广信科技获评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塑料、铝、铜资源化利用等产业渐成规模和特色;坪上高铁新城汽摩配件产业园来势看好;新邵经开区在全省园区排名大幅上升,创建成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双创”示范基地,全县基本形成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循环经济、生物医药、汽摩零配件等新兴优势产业。
同时,该县积极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畜牧水产业不断增长,建成富硒茶叶、中药材、特色果蔬等农业产业基地40.4万亩;各类农业产业主体达3021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23家。小塘麻鸭成功申报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一大批本地农业品牌走入大众视野。
唱好“旅游戏”,文旅融合迈向新高度
新邵县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交通便利”,沪昆、二广等五条高速穿境而过,并设有7个互通出入口;高铁邵阳北站坐落在境内坪上镇,至长沙只需45分钟,区位交通十分便捷。
便利的交通让新邵县插上了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飞翼”。近年来,新邵县委、县政府深耕自驾游、亲子游、周末休闲游、夜间文旅消费经济和乡村旅游市场,不断强化自驾游、自助游服务体系建设,游客到新邵旅游的便捷性、信息的及时全面性、服务的人性化、旅游体验的舒适性得到显著提升。
该县积极加强景区景点的交通连接,优化塘白(县城至白水洞景区)旅游专线、大清(白水洞至长寿清水景区)旅游专线,对一大批旅游景区景点道路进行提质升级,县域内部构建“两环、四纵、八辅”旅游交通系统以及“一纵二环五辅”绿道系统及配套措施,增强景点的可进入性。新建高标准的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推出“智游新邵”APP,开通新邵文旅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方便游客“一部手机游新邵”。
同时,该县强化文旅融合力度,积极发展文旅融合项目,努力做好“寿、俗、夜、红”文章,在旅游资源中广泛融入新邵地域文化。
突出“寿文化”:坪上长寿清水景区主打“康寿文化”吸引力,推出了清水老街、康养民宿、生态产业、养生餐饮等一系列与康寿文化有关的旅游产品,培育了一批有实力、带动力强的文旅项目。
突出“俗文化”:保护传承好“龙山药王医药文化”“马丽娅剪纸特色文创产品”等非遗项目,挖掘其旅游价值,让非遗项目“活”起来;白水洞景区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建设民俗街,搭建民俗文化展示舞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突出“夜文化”:打造县城资江码头、湾田广场、白水洞和长寿清水等四个夜间经济示范区,丰富夜间消费业态,增加优质文化和旅游消费供给,因地制宜举办“夜游、夜购、夜品、夜娱、夜习、夜健”等夜间经济特色活动,塑造了“八洲之城·月夜资江”的夜间经济品牌。
突出“红文化”:大力开展网络宣传促销,营造“网红效应”,通过官方短视频推荐,流量网红带货、举办网络短视频打卡大赛等形式将新邵“灵犀塔”、白龙洞海底世界、清水老街打造成新邵网红地标代表,在湖南首届“湘妹子”旗袍文化旅游活动周期间举办的“邵阳红”特色商品展销大会,通过线上精准推送和直播带货等方式,交易金额突破500万元。
文化活动与全域旅游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该县连续举办了十二届的“赛双清”艺术节成为该县文旅品牌活动;2018年举办了“迎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展示活动;2019年举办了湖南省冬季文化旅游节、“长寿之夜”第二届重阳诗歌节暨首届山谷音乐节;2020年“庆丰收·富农事”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消费扶贫新邵资味站点联盟系统上线活动、湖南首届“湘妹子”旗袍文化旅游活动周暨第二届“康寿新邵”文化旅游节。
在新邵县,白水洞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新创建成功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5个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服务区;白水洞获评国家地质公园、湖南十佳冬季气候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坪上镇成功入选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清水村纳入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并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和“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20年成功创建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新邵全域旅游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接待游客221.2万人次、280.5万人次、352.8万人次,年均增长26.2%,分别实现旅游总收入10.1亿元、12.7亿元、20.1亿元,年均增长41.9%。
创建“文明城”,幸福家园铺展新画卷
走进新邵县城,只见一湾资江穿境而过,净水绕城、清水润城,绿草茵茵、花香扑鼻;穿行于大街小巷,城区交通井然有序,窗口服务优质高效,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居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
近年来,通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和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新邵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全民意识大为增强,他们高标准打造了蔡锷大道和大新街示范街;提质改造了大新街、新涟街、文化路、建设路、黄家冲路等主次干道;新建城乡垃圾中转站32座,新添太阳能分类式垃圾收集箱1000个,新置垃圾转运车12台,实现了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城乡环卫一体化;赛双清、思邈等公园和法治、锦绣等广场覆盖城区,资江码头全域旅游集散中心顺利竣工,资江两岸防洪堤(风光带)建设逐步形成闭环,白水洞风景名胜区全面改建,全县森林覆盖率
57.96%、林木绿化率58.41%,基础设施、市容市貌大为改善,城市品位大大提升。
新邵县还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市容交通秩序、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近两年来,共施划机动车泊位1420余个(城区现共有社会停车泊位4220个)、摩托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区域118个,出动执法车辆2280台(次)、执法人员2816人(次),拆除非法张挂的横幅、条幅等600余幅(块),规范流动摊点1200余个,取缔、劝导擅自摆摊设点等4800余个,整治出店经营行为260余起(次),劝离流动摊贩980人(次)。曾经困扰市民的停车难、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违章乱建等影响城市形象的顽疾被一一整治。新建了栗山农贸市场、柏树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了金三角农贸市场,取缔了临时市场和马路市场,优化了农贸市场综合环境,展现出了文明城市新形象。
同时,新邵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村)、进企业,县内所有机关单位、中小学校、社区(村);加强道德讲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崇德向善的精神高地;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系列创建活动;深耕“1+10+N”志愿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当时代好青年”“文明实践·携手创建”“我为抗疫做贡献”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系列活动,打开了一扇扇文明的窗口。
文明,正成为一股新潮流,深植于每个新邵人心中。今天的新邵,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亮丽秀美的文明风景,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浓浓暖意。
2021-08-27
00:00:00:0谭宇
肖山河
肖斌辉——新邵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1333110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c/content/202108/27/content_13331.html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ad/content/202108/27/content_13331.html11大美新邵起壮歌/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