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邵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发展成就。五年来,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抓改革、强监管、重打假、促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饮食用药安全指数提高
五年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坚持安全至上,全力开展专项整治。
通过开展药品“两打两建”、保健食品整治“四非”、医疗器械“五整治”、四品一械“四查”、“四小”整治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全市食品生产小作坊专项整规,重点产品进行多轮专项治理,加强对问题多发区、生产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大型企业全程监管。
从2012年至2017年6月30日,全市查办各类违法案件5512件,移送司法处理108件,抓获犯罪嫌疑人92人。通过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与重点打击并举,促使邵东廉桥中药材专业市场实现由“马路市场”到集中管理、规范经营的有效转变,市场内药品监督抽验不合格率由原来的88.3%下降到8%,实现了人民群众对饮食用药的安全感、满意度新的提升。
监管工作开创新局面
五年来,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着力破解监管难题,监管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是围绕“责权利”,完善监管体制机构。全市9个综合设置的县(市)局已全部更名挂牌为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全市201个乡镇(街道)都设置了监管所,建立村(社区)协管员队伍,实现了食药监管触角向基层延伸。二是围绕“放管服”,完善审评审批制度,全市共办理各类行政许可事项4082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该局政务窗口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红旗窗口单位。三是围绕“转方式”,完善机关工作制度。为适应地方分级管理后监管新常态的需要,将原有不适宜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整合,重新完善了13项机关管理制度,强化了监管的规范性,提高了工作的执行力。四是围绕“老大难”,破解食品监管困局。
监管能力大幅度提升
五年来,坚持以技术为支撑,不断完善技术监督手段,增强监管新动力,使监管能力得到提升。
注重整合提升食品药品抽检监测、审评认证资源,鼓励检测部门开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课题研究,加强抽检监测技术、智能化技术、互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通过监督抽验及时掌握全市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安全现状。2012年至今,全市完成食品监督抽验1900批次,药品监督抽验2130批次,抽验命中率和贡献率在全省名列前茅,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建成了覆盖全市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网络,五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书30353份,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书8022份,上报监测报表数量和质量连续五年名列全省第一,推动了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与监管工作深度融合,有效打造监管新引擎,增强了监管新动力。
依法监管水平得到提高
五年来,始终坚持从严管理,注重提升队伍素质,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监管队伍。
系统内,以开展专题教育为载体,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四治四提”等专题教育,提高基层新进执法人员业务能力,集中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贯彻学习,开展办案体会交流。系统外,组织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开展业务、法律法规培训,全市参加培训达25756人次,使监管能力基础更加牢固。
提高服务质量助推产业发展
五年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先,不断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在依法监管、严格执法的同时,充分发挥监管政策的宏观导向作用,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本着在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管的理念,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法治化的市场环境。
特别是今年来,围绕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发展产业当好参谋助手,为企业做大做强当好政策向导,对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轻微违法行为,帮助企业倒查风险,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服务企业在一线,有效促进全市食品药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五年来,我市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了湘窖酒业、九盛食品、南山乳业、口味王槟榔、湘中制药、玉新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