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通畅
设施改善
新宁是湘西南边陲山区县。自古以来,该县交通闭塞,对外物资交流以夫夷江水运为主。新中国成立后,该县修建了G207、S218、S220线和少量县、乡、村道,直接连通邵阳、东安、武冈、广西资源等地。到1978年,该县公路里程为557.1公里。由于各种原因,所修公路除国、省道外,县、乡、村公路等级低、路面差,且大部分大队(村)没有修通公路。上世纪80年代,该县较少修建公路。如该县黄金、麻林两个瑶族乡的所有贫困村以及崀山镇的深冲村等,都处在崇山峻岭之间。以前不通公路,生活生产资料进山和农产品出山,祖祖辈辈都靠肩挑、手提、马驮,丰富的竹林资源、矿产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地方经济十分落后,群众生活水平很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宁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逐渐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好路”的重要性。新宁县确定开发式扶贫方针后,大力修建入村公路。黄金、麻林两个瑶族乡的入村公路修通后,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生产发展起来,经济活跃起来,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999年至2004年,新宁县修建的入村公路里程总长达393.3公里。近些年,该县修筑的桥梁达81座,涵洞1170处,这些项目覆盖贫困人口54900人。
2005年至2012年,新宁县委县政府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把突破交通瓶颈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交通建设,共安排公路建设重点项目25个。其中,洞新高速新宁段39.79公里,工程造价约34亿元。2009年4月,G207线高木凼至界碑公路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全长33.218公里,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总造价13219万元,2011年底竣工。
除了公路建设,新宁县还加大了危桥改造和新增桥梁的建设速度。2008年5月,回龙大桥正式动工建设,全长216.28米,总投资达1400万元,2010年2月竣工通车;2009年,该县对观瀑大桥进行了加固;湘水大桥总投资2140万元,于2012年11月竣工通车。
路桥通畅后,新宁各地的客运市场逐步完善,公路运输业逐渐发展起来,为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改革开放后,该县客、货运量呈直线上升局面。该县客运及管理部门及时跟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车”“行车安全竞赛”活动,重点围绕春运、“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等活动,不断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模式,不断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交通环境。
抓住机遇
大建交通
虽然经过多年不断的建设,新宁县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各种因素,大部分道路路况不好,坡多弯多、路面狭窄,多纵少横、缺少连接,仍制约新宁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国家、省、市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上崀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新宁交通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
面对机遇,县委、县政府精心编制交通发展规划,迅速确定了三个交通经济圈(各乡镇至县城“一小时”经济圈、县城至市区“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县城至省城“三小时”经济圈)的发展总目标,明确了“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争资金”的工作思路;果断实施以“突破高速路、改造国省道、乡村路路通”的交通“优先”和“突围”战略,以大手笔谋划大交通。同时,明确提出“十二五”期内在该县建成“六纵五横”、覆盖全县、连接周边、密度适当、高效便捷的公路网络,彻底打破新宁外围交通“瓶颈”。该县交通计划实现“五化”奋斗目标:到省会城市高速化,到市县城镇快速化,100%的乡道油路化,100%的村道通畅化,全县交通网络化。
经过该县的勤跑勤争,一个个项目落户新宁:总投资超82.35亿元的洞新高速公路、近70亿元的崀山高速(新宁至白仓)公路、207国道改造、邵新公路、新全公路、白塔公路、金狮公路以及湘水大桥、新民大桥等十大重点交通建设项目陆续开工,掀起了新宁交通建设的大热潮。
邵新公路是新宁县的主要交通干线公路,克服多重困难,新宁段于2012年11月8日全线贯通。2013年年底,洞新高速竣工通车,白塔公路主体工程完工,邵新公路、新全公路竣工验收。2017年,总投资2.6亿元的S245金狮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全面完工。此时,该县“六纵五横”路网结构基本完善。特别是洞新高速的建成通车,标志着该县公路建设进入高速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该县在构建对外交通“主动脉”的同时,积极畅通内部“毛细血管”,以内部交通畅通承接对外的“大交通”建设。2013年至2017年,新宁县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资金15000万元,建成农村公路781公里。为确保该县114个贫困村整体脱贫致富,该县新改建贫困村道路904公里,其中2017年建设549公里。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投入1045万元,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389个,乡镇客运站4个。巩固县到镇班线网,完善镇到行政村客运网,2017年底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
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县内需求,拉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交通建设增加就业岗位1万多个,促进了土地、矿产、旅游等资源的开发,加快了该县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新宁出入境公路和景区公路的完善,崀山旅游业发展迅速兴起。
精准帮扶
满意交通
进入新时代,新宁县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交通”的目标,以交通扶贫为主线,凝心聚力,主动作为,让广大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今年8月初,记者来到新宁县崀山镇连山村采访时,村民们讲述了“十八弯”和一条产业道路的故事。连山村由原大红村和原连山村合并而成,虽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风景区附近,但山高坡陡,地偏人稀,村民谋生手段少,经济收入十分低下。村民这样描述原大红村的交通状况:“八个小组八个冲,这里山路十八弯。”“雨天泥水晴天灰,路陡车滑人摔跤。”事实上,新连山村成立后,整个村的交通状况依旧十分糟糕。
2018年3月,市委宣传部帮扶工作队入驻连山村。一年多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迎春高度重视,坚持每月去连山村调研村情,调度扶贫工作,争取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产业发展资金1000多万元。现在,连山村已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十八弯”山路已拓宽改直。该村12组水泥路通车时,村民自发打横幅对市委宣传部及工作队表示感谢。村民李儒华老人兴奋地说:“真想不到,我们几辈人的梦想,工作队帮我们实现了!”
不仅如此,帮扶工作队还对产业项目的交通建设进行精准帮扶。2018年,4名贫困户在工作队的耐心劝说下,流转村里100多亩土地,建起了仁贵岭产业合作社,发展脐橙产业,同时套种西瓜。脐橙园建好了,但是通往脐橙园的那条路太窄太烂,让合作社成员以及务工的村民“呷亏”不小。了解到合作社没有资金修路的情况后,工作队主动作为,设法给合作社争取产业道路建设资金20万元。现在,硬化道路已直通至山顶。今年西瓜丰收时,交通便利,贫困户们实现了收益。
连山村这样的例子,在新宁县屡见不鲜。这些幸福感的背后,是新宁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交通扶贫的结果。
2018年,新宁县贫困村道路新建工程已完成招标项目41个177.4092公里,投资11685.349万元;重要县乡道改造工程完成7个项目,总里程45.141公里,总投入9435.73万元;完成安防工程建设里程86公里,投资541.5233万元;完成7座危桥改造,投资732.0598万元。
今年,新宁县计划实施“窄改宽”192.8公里,自然村通水泥路71.085公里,安防工程58.5公里,危桥改造2座,贫困村道路建设工程232公里,预计投资20948.9万元。目前,这些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按照“十四五”交通规划,新宁县百姓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美好:续建新白高速,努力推进新宁至永州高速公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铁路过境新宁;加快建设江口桥至黄皮坳公路,启动黄龙绕镇公路及县城绕城公路等。同时,将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客运公交一体化改造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