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怎样采写重大典型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如何“采写重大典型”?就是要“突出重点大写”:迅速行动,率先进行报道,突出重大典型的内涵与特征;深入挖掘,搞好后续报道,拓展重大典型的深度与广度;浓墨重彩,媒体形成合力,增强重大典型的影响与实效。这是《邵阳日报》报道“爱民模范”宋文博,进行探索与实践获得的成功经验。

时代呼唤英雄,人民敬仰英雄。抗洪英雄宋文博,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用不平凡的情怀谱写着新时代消防战士之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示,要求大力宣传宋文博同志的感人事迹,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公安部为宋文博追记一等功,湖南省政府追授其“抗洪模范”荣誉称号,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宋文博“青年五四奖章”,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宋文博“爱民模范”荣誉称号。

《邵阳日报》作为抗洪英雄宋文博成长之地的地方党报,是全国首家率先报道宋文博优秀事迹的党报,也是本报创刊25年来推出第一个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批示的重大典型。正因为这样,本报记者李顺桥、易桂媛和通讯员张志奇、刘湘钢采写《用生命书写忠诚——追记抗洪救灾中壮烈牺牲的洞口县消防大队原教导员宋文博》的连续报道,分别获2009年度湖南省市州报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一等奖;本报记者伍经建采写宋文博的报告文学《竭诚奉献的绝唱》获湖南省报纸副刊作品金奖,湖南新闻奖一等奖。

迅速行动,率先进行报道,突出重大典型的内涵与特征

重大典型是时代的旗帜,是社会的楷模,是民众的偶像。大力推广典型,其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作为新闻媒体、特别是地方党报,一旦发现具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抢占舆论阵地责无旁贷,迅速行动,率先报道,突出重大典型的内涵与特征。

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2009年6月14日凌晨4时30分,年仅37岁的洞口县消防大队教导员宋文博,抗洪救灾连续奋战三昼夜,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他用19年的军旅生涯书写了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折射出一名消防战士的为民情怀。抗洪英雄宋文博壮烈牺牲的消息一传开,社会良知的守望哨媒体第一时间开始行动。《邵阳日报》立即与邵阳市消防支队取得联系,进行具体商量,形成共识:以此为契机,迅速推出这位抗洪英雄。本报将推介这一重大典型进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制定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采访报道方案,由本报经验丰富的记者和消防支队新闻专干组成采访组主动出击,寻访英雄成长的足迹,感受当代“最可爱的人”。《邵阳日报》采访组赶赴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采访,战友们深情讲述了宋文博“身在军中,心在兵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在消防大队营区,所有战士的宿舍都安上了空调,而宋文博和干部宿舍却还是用着电风扇;三级士官孙学刚结婚没房子,宋文博将指标让给了孙学刚,自己一家三代六口却住在只有42平方米的旧房里;班长唐兵因训练导致腰椎破裂骨折住院治疗,宋文博垫付了住院费,并为手术后不能下床的唐兵端屎接尿……《邵阳日报》采访组采访宋文博的家人与群众,记者内心深处受到强烈震撼。宋文博的妻子曾志菊下岗十多年,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宋文博一个人的工资,妻姐想联合妹妹和一个朋友开一家装饰材料店,宋文博怕因开店影响公正执法,最终说服了妻子,这张崭新的营业执照就一直锁在柜子里;宋文博家里的生活过得并不宽裕,当邵阳市消防支队准备与12名面临失学的儿童结对帮困时,他却主动承担了2名儿童的学杂费和书费;“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带头捐款1000元……

《邵阳日报》采访组深入遭受洪灾的洞口县花园镇宝湾村采访,村民真切回顾了洪灾的惊险场面和宋文博舍生忘死、抗洪抢险的壮举:6月9日凌晨2时,宋文博带领消防官兵打着手电筒、拽着绳子、趟着齐腰深的洪水挨家挨户地搜救,连续奋战12个小时,成功疏散转移220名全部被困群众,成功救出7名险些被洪水冲走的老人和小孩。77岁的李南平老人含着泪用颤抖的身影极力模仿那天晚上宋文博的左脚严重扭伤、强忍着剧痛,将他从被洪水淹没的平房中背出来的情景……老人讲到动情之处,神情激动,声音哽咽,泪流满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