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6日下午结束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一份关于城区电网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我市城区电网改造工作进展如何、存在哪些短板、下步该如何推进……这些问题都在调研报告中寻到了答案与启示。
五年内城区新建改造线路59.6公里
今年5月4日至6月9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德胜带领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财经委委员、市人大代表及市政府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依据《国家电力法》《湖南省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湖南省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对市区及国网邵阳供电公司开展电力城网改造专题调研。
调研组认为,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电力建设工作,电力部门积极作为,全力推进电网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五年来,全市电网建设总投资41.59亿元,电网新建220千伏变电站6座,新建改造线路236公里;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4座,扩改建9座,新增变电容量854兆伏安,新建改造线路739公里;新建35千伏变电站17座,扩改建19座,新增变电容量263.8兆伏安,新改造线路285公里;改造农村电网1529个村,升级完善村541个。其中邵阳市本级城区完成建设投资2.76亿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扩改建1座;新建改造线路59.6公里;10千伏及以下配网完成投资1.27亿元,新建10千伏线路92公里,台区布点222个。
电力项目落地难
电力建设推进慢
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老城区新增设变电站面临地价贵、拆迁难、施工难、协调难等诸多问题。六岭变电站2011年立项,历时6年,因拆迁难等问题,至今项目未动工,导致老城区供电难以解决。桔园变电站与六岭变电站同年立项,尽管已投产运行,但没有开通供电通道,不能向外供电。红旗路东风路、城北路、五一北路等老城区新增用户逐步增加,周边10千伏线路承载能力均已达到饱和状态,增设地下管网、架空线路通道、实施变压器布点难以落地。新城区道路管网建设滞后,城市道路未拉通,导致电力配套管网未建好,影响变电站向外供电达26处。
调研报告指出,城建电力规划不配套、道路管网建设未到位、电力建设环境不优等短板尤为突出。
依法依规周密协调
攻坚克难补齐短板
快速推进电力城网改造,关键在于依法依规、精心组织、周密协调、攻坚克难。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电力城网改造力度,推进电网改造扩容升级。坚持城建规划电力先行,在规划上要有超前意识,将电源点布局、变电站用地、线路走廊等规划设计到位,满足我市城市发展的供电需求;六岭变电站是破解老城区供电保障难题的关键,大祥区要加大拆迁力度,尽快动工;尽快启动五一路、魏源路、市府路、北塔路、西外街、宝庆西路、邵檀路、邵水东路、人大路等道路电力管网建设,以满足电配网项目建设需求。
二要加大组织协调工作力度,推进电力项目顺利开工。加强组织协调,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定期协调解决电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征地拆迁难等问题,确保电力项目及时落地有序推进;加快城市道路建设进度,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尽快修通学院路二期、雪峰北路等道路,并同步做好电力管网建设,确保经开区、体育新城等重大项目建设用电。
三要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确保电力设施运行安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电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依法用电的法制观念和公民安全用电、主动护电的意识;强化电力行政执法,切实做好资洲等变电站规划保护工作,对违规现象要及时处罚到位;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和窃电等违法犯罪行为,对线下建房、植树等危害电力设施行为定期开展大规模集中整治;三区人民政府要负责所在辖区电力设施保护,对违反法律和条例规定的,要及时采取措施,迅速解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