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全市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组织和实施了国家科技部、湖南省科技厅和市级重大重点项目458项,获得项目经费11351万元,获省科学技术奖18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14项,有4家企业列入湖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牵头组建了湖南省瓜类、红薯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1年,我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顺利通过验收,邵东县获批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分别获批为“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和“省知识产权试点县”。
载体建设
着力优化创新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也出台了一批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成效明显,我市社会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投入快速增长。
2009年,为推动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我市科技工作一线的优秀科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市人民政府出台了《邵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了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奖励科技工作者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16年,有21个项目100多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市科技进步奖,2人获得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到2016年,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已经连续评审了6次,共授予了14人。这一奖项的评审对于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16年度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杨贞皓现年55岁,现任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从1998年担任该公司总经理以来,他领导并参与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发,使该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产值由不到一千万元到实现年销售额3亿多元,成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重点医药企业、湖南省知识产权试点企业、邵阳市医药龙头企业、邵阳市重点财源建设单位。
近几年来,该公司累计申报专利63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授权52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丙戊酸镁缓释片及制备工艺研发,居国内领先水平,荣获2015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专利三等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该药2015年单品销售额突破2亿元,上缴税金3400多万元。
同时,随着“创新型邵阳”的大力推进,支撑我市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市创建了省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2个,如邵阳学院获批组建了“湖南省豆制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和“湘西南农村信息服务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广信电工公司获批组建了“湖南省特种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邵阳县获批组建了油茶产业科技服务平台,洞口县获批组建了科技服务平台。组建了雪峰种业、新鼎盛、正骨医院等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批准组建市级科技服务平台15个,如“星火科技12396”农村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金湘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纯硫酸锰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科技引领
企业跑出“加速度”
市科技局大力支持有条件的科技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真落实国家、省里有关鼓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6年,经研究并报市政府领导同意,市科技局认真遴选出了符合我市实际、具有竞争力的项目,推荐了湖南天香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德沃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科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城步分公司等6家企业,申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结合计划重点项目。德沃普的“全钒液流电池及大型储能技术产业化应用”项目得到湖南省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获无偿资金800万元支持,湖南科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城步分公司申报的“青蒿酸合成青蒿素的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获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立项,获得3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市科技局积极培育和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壮大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队伍。2016年2月4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新办法为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带来了好消息。“十三五”期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要求从目前的1173家达到3500多家,这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供了契机。2016年,市科技局积极推进我市的优势科技型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向省科技厅推荐了20家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9家以上企业将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总计达到54家。
“十二五”期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凸显。到“十二五”末,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11年的368亿元迅速增长到2015年的839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10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32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8%,年均增长达20%。邵东县工业园区、新邵、洞口、武冈、绥宁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邵阳县工业园区晋升为省级工业集中区。市县全面推进湘商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园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贴心服务
释放企业发展潜能
市科技局积极落实“一企一干部一专家”专项帮扶行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根据市政府文件要求,全市在规模工业企业中开展“一企一干部一专家”专项帮扶行动,这是实施精准帮扶企业,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市科技局帮扶的企业是市华锐电子有限公司,该局将帮扶工作纳入了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召开党组会和局务会专门研究部署,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段邵宁为组长,副局长林千军任副组长,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刘一兵教授为专家,明确要求组长每季度下企业调研不少于一次,带队领导每月下企业调研一次。2016年5月6日,段邵宁带队,召集领导小组人员和专家赴企业调研,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和迫切要求解决的技术难题,并明确了下步帮扶重点。
当年8月11日、10月11日,市级挂点领导市委常委、邵阳军分区政委陈华组织召集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公用事业局、市燃气总公司、金美印刷公司主要负责人及专家赴帮扶企业现场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制定帮扶方案,明确责任主体,限定完成时间,及时为企业项目建设排忧解难。目前,华锐电子正在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搭建平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力量与经济主战场的紧密融合,为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广阔的舞台。市科技局指导帮助企业申报科技成果奖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016年,全市有4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湖南科瑞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非那甾胺关键中间体F6合成新工艺”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南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日产200吨涤纶短纤维数字化成套设备纺丝生产线”和湖南玉新药业有限公司的“制备倍他米松醋酸酯的方法”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为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技术保障。
市科技局大力推广应用节油、节电、节煤、节水和减少排放的新技术100项,研发新产品50个。在湖南玉新药业有限公司实施了4-AD的绿色生物合成与甾体类药物研发,在湖南立得皮革有限公司实施了铬鞣液循环清洁化技术研究攻关,在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实施了丙戊酰胺清洁生产关键工艺技术研究,在邵阳天元木业实施了环保竹炭与碳化焦油气回收利用及产业化等重点项目。推广应用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技术、生物质成炭气化炉、节水节能环保集成居民供水系统等创新成果。
科技支撑
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
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要体现在工业上,更应体现在农业生产中。市科技局坚持找准特色,发挥专长,突出专家、专项、专业、专长,宁可小而专,不搞大而全。“十二五”期间,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产业化聚集,我市农业进入“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创新发展轨道。实施科技部“富民强县”工程,推动邵阳县油茶、邵东县特色中药材玉竹、洞口县雪峰蜜橘等产业发展。实施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包括厚皮甜瓜新品种雪橙中试与示范、脐橙脱囊衣复合酶制剂生产关键技术转化与示范。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雪峰虫草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带动了我市虫草新兴产业发展。
实施省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推动楠竹、金银花、铁皮石斛等产业发展。实施市本级项目推动了全色辣椒素提取、龙牙百合种球脱毒、崀丰脐橙延期采收等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全市星火科技“12396”服务与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全面展开,加强市县区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了65个分布各县市区乡镇的农村农业信息化基层站点,完善“12396”专家队伍,开展科技咨询与培训。大力开展了农村科技人员基层创新、创业服务行动,2014至2015年度,我市选派“三区”科技人才达到128人。
在积极争取农业科技项目方面,2015年,市科技局组织申报了以大祥区为核心的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双清区成功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16年,共有57个项目在省科技厅农村处立项,争取1000万元无偿资金,创下历年来新高。在申报科技园区方面,国家园区总体规划在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研究并通过,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上报国家科技部。指导双清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建设,指导新邵、洞口、邵阳三县申报省级园区。在发展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方面,2016年,市科技局组织县市区申报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收集申报材料57份,经过材料审查和现场考察,拟批准建立一批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高瞻远瞩
科技发展绘宏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7年1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邵阳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市“十三五”期间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下一个五年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科技领域的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R&D)占GDP的比例达到2.3%,努力完成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2件的指标。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投入、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全民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开放协同创新水平显著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度提升,全社会创新格局基本形成,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以上,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大湘西片区先进位置。
《规划》强调,坚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跨越升级”战略,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优化升级为内容,以加强技术合作与引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手段,以宝庆工业集中区建设和湘商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5大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目标,有序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尽快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通过项目孵化、项目储备、产学研合作等措施,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推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重点项目实施、园区集聚、产业链延伸等措施,加强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快速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力争将宝庆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规划》提出,根据贫困地区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现实条件,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对其进行科技精准扶贫。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广营销支持力度。引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指导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并收购新品种农产品。重点支持贫困县围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新兴产业培育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每年将争取500万元的资金支持20个扶贫项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