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至17日,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长沙举行。出席会议的27名驻邵省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发出邵阳声音。在联组、分组讨论上,驻邵省政协委员们围绕精准脱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电商、物流业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多视角关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共提交45件提案,内容汲及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及关于邵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等诸多方面,件件道出了820万邵阳人民的心声。现将部分提案摘要刊发。
出台政策支持邵阳市
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省政协委员
鞠晓阳
2016年10月,邵阳获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根据要求,邵阳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和交通状况,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重点,努力打造邵阳城市经济圈,形成“一区两城三园区”的空间结构,总面积覆盖了200平方公里,涵盖14个乡镇、3个工业园区。目前还有部分政策、项目亟需省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一是尚有诸多瓶颈需要突破。邵阳仍属于低城市化水平地区。邵阳城区缺乏与县域的产业协作和产业带动,县市区之间联系和统筹不足,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互促作用发挥不够,城镇化推进缓慢,产业融合推进缓慢。受限于地方财政实力,功能提升滞后于空间扩张,城市化水平较低,就业吸纳能力小,造成人口集聚难度较大,人口集聚效应还未完全显现。
二是公共配套服务能力较弱,乡镇产业层次不高,总体实力较弱。县区乡镇各级基本保障要素承载力差,制约了城镇的良性运作。同时,产业链条尚不完善,初级粗放状态较为普遍,高科技含量、新兴业态表现不明显,尚需要加大力度对接省内外前沿产业。
三是资金不足成为产城融合推进的大难题。县区乡镇、园区等单位很难拿出自有资金用于地区建设,更多的还是依靠上级财政的投入和补助。我省的长株潭、湘西、湘南、洞庭湖四大板块已实现国家级政策全覆盖,资金投入相对较多。建议省里能够参照四大板块的投入增加预算,重点考虑邵阳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建议省发改委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邵阳市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主要支持邵阳市东部城镇群的东城快线、西城快线建设;支持邵阳经开区申报为国家级经开区;在资金安排和项目布局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设立“千亿产业基金”
支持邵阳工业发展
省政协委员
李志雄
目前,邵阳正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工业,力争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省里编制《湖南省重大产业项目规划(2016-2020年)》,全市共申报项目115个,总投资1669亿元。为加速邵阳工业发展,建议早日设立“千亿产业基金”,重点支持邵阳新型工业发展。
设立“千亿产业基金”,重点支持邵阳工业发展,有利于邵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邵阳市经济增长方式仍是以粗放型为准,设立产业基金能有效解决邵阳传统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短缺问题,能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产业领域的科技含量,从而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设立“千亿产业基金”重点支持邵阳工业发展,有利于邵阳产业结构的调整。邵阳目前产业结构很不合理,设立产业基金可以将资金有效地引入产业投资领域,在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领域的科技含量,从而促进邵阳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设立“千亿产业基金”重点支持邵阳工业发展,有利于推动邵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邵阳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全省其他地区,没有邵阳的小康,全省的小康也无从谈起。设立产业基金重点支持落后地区,对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加速该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重要的经济任务,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
出台政策支持大崀山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省政协委员
赵为济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明确大崀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坚持“奇美邵阳”品牌定位,全市旅游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旅游产业发展主要指标连续三年实现快速增长。对此,建议省委省政府支持大崀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这是邵阳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规划指导。建议省旅游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省直部门组织力量对大崀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安排经费制定起点高、利长远、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要将大崀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要加大对大崀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宣传力度。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议省直相关部门加大对大崀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和政策倾斜。重点投入崀山、南山、黄桑、云山、挪溪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从张家界经崀山到桂林的“精品旅游黄金通道”。
三、出台产业政策。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扶持大崀山论坛发展,并设立大崀山文化旅游专项资金,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把更多的资金、资源和企业吸引到大崀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来。以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为契机,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内容,落实国家西部开发和比照西部开发政策,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各类企业投资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和生态休闲产业。
怀桂铁路采纳
过境邵阳走向方案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
晏丽君
怀桂铁路是张崀桂海铁路的一段,张崀桂海铁路连接湖南、广西及海南省主要旅游景点,是南方最经典的旅游黄金通道。该铁路已列入了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四省区铁路网规划。在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中,怀化至桂林铁路列为规划研究项目。为更好地发挥铁路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建议怀桂铁路采用怀化—洞口—武冈—新宁—资源—桂林的走向方案。理由如下:
一、该走向方案更有利于打造我国南方最经典旅游通道。通过过境邵阳方案,能将两个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崀山)、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城步南山、武冈云山与桂林旅游大都市连接,打造成为最经典的黄金旅游通道。并能将区域内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地域旅游、人文旅游等多种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两省旅游资源共享,游客互通,推动两省旅游产业新的发展。
二、该走向方案更能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我市西部县市都是属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和老、少、边、穷地区,怀桂铁路过境邵阳的方案能有效改善沿线地区交通区位条件,能进一步帮助该地区的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三、该走向方案技术上更具可行性。该方案经过的地区大都属于丘陵地带,地质条件好,施工难度小,造价相对较低。
四、该走向方案是实现我市“二中心一枢纽”战略的需要。怀桂铁路过境邵阳是邵阳打造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二中心一枢纽”战略的现实需要。
加大支持邵阳市
湘商产业园区建设
省政协委员
蒋科荣
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决策,邵阳大力推进湘商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打造湘商集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建设的创新创业平台效应开始发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作用逐渐显现。特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邵阳市湘商产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一是将邵阳市湘商产业园规划建设的4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部纳入省“135”工程奖补范畴。邵阳市湘商产业园规划2015-2016两年建设标准厂房450万平方米,现进奖补笼子的326万平方米。建议延长湘商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补助期限,将邵阳市2016年新开建尚未纳入省级奖补的12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部纳入省“135工程”标准厂房奖补资金范畴。
二是根据省相关文件规定,建议省财政厅按年度依批次将该批资金拨付到位,确保邵阳市湘商产业园区建设的标准厂房发挥创新创业平台作用,推动邵阳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建议省财政在全省“135”工程普惠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邵阳市园区供电、供气、给排水、园区污水处理、保障性住房等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帮助邵阳市湘商产业园区解决园区建设资金瓶颈,将其建设成全市创新创业示范园区。
四是建议省财政厅会同相关部门专门研究出台相关创新创业园区支持政策,进一步降低园区企业工业用水、电、气的价费,降低工业地产契税等相关税费。
建议2017年开工建设
呼南高铁邵永段
省政协委员
李少华
呼和浩特经邵阳至南宁高铁邵阳至永州段新建铁路97公里。2016年已按照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标准完成了项目预可研。为进一步联通南北通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议省政府协调中铁总公司将呼南高铁邵阳至永州段按每小时350公里标准并于2017年开工建设。主要理由:
一是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建成呼南高铁邵永段,则可形成沪昆高铁经娄邵铁路,再经邵永高铁、湘桂高铁至南宁的另一快速铁路通道,既能有效缓解武广高铁的紧张局面,又能大幅提升中西部铁路网的通达能力,对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桥梁和枢纽作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是有利于发挥呼南高铁大通道的整体效能。呼南高铁呼和浩特至襄阳段大部分已开工,少部分路段已建成,湖北境内襄阳以南段已开展前期工作,永州至南宁段已通车,仅湖南境内常德至娄底段、邵阳至永州段尚未开展前期工作。如能尽快将湖南境内路段建成,则可充分发挥呼南大通道的整体效能。
三是湘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呼南高铁是“八纵”高铁主干道之第五纵,在湖南境内经过常德、益阳、娄底、邵阳、永州5市,地处湘中腹地,城镇稠密,人口占全省总量的40%以上,经济较为发达,应按每小时350公里速度标准尽早开工建设,以加快区域内生产要素交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呼南高铁邵永段是邵阳打造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邵阳“二中心一枢纽”战略的现实需要。
启动邵东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
省政协委员曾阳素
为抢抓历史机遇,更好地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湘西地区开发的战略部署,推动湘西南地区经济后发崛起,建议省政府支持将邵东军用机场改建成军民合用机场,并在“十三五”期内启动前期工作,在“十四五”初期开工建设。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有利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打造立体交通作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并提出建设“一东一西”两个机场的战略部署。邵东作为我市东大门,紧邻市中心,与邵阳、新邵、双峰、衡阳、祁东等县接壤。现有邵东军用机场位于魏家桥镇,距区域中心城市邵阳市区15公里。军民合用机场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立体交通网络,有利于实施我市东部城镇群发展规划,推进东部城市产业集群和人口聚集,增强东部核心区和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有利于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是提升国家资源和整体力量、实现防务能力整体跃升的重要途径。尽早开工建设邵东军民合用机场,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
三是建设比较优势明显。邵东机场现有基础条件优越,如改建为军民合用,只需新建候机厅,航站楼、办公楼、停机坪、货运站等。建设邵东机场改建为军民合用机场,投资成本不大,且我市东部地区的人口达到550多万,邵东军民合用机场客源相对充足。同时建设邵东军民合用机场也是邵阳打造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我市空陆联动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一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