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来,她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6万多名,在各行各业挥洒着青春和才华,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进程中一支有力的队伍。
59年来,她从创建时的2个专业,成长到如今2个专业硕士点、61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专业涵盖11大学科门类,正朝着地方性综合性应用技术型大学铿锵前行。
她,就是已经走过了59年光辉历程的邵阳学院。2016年,邵阳医专正式并入邵阳学院,进一步集聚了加快学校发展的力量。目前,邵阳学院新的战略目标已确立,力争到2023年左右,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技术型综合大学。
征程如歌
五十九载写春秋
光阴似箭,征程如歌。邵阳学院创建于1958年,医学类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她的前身是1958年秋创建的“邵阳师范学院”,同年开办中文、数学2个专业。1959年9月,更名为“邵阳师范专科学校”,增设史地专业和俄语专业,建立函授部,在校学生仅477人,教职工75人。1975年至1997年间,我市另一所高校邵阳高等专科学校由原湖南农学院邵阳分院,湖南大学邵阳分校和邵阳工业专科学校合并组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全日制本科院校,即邵阳学院。合并以后,全院师生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实现了原两校实质性融合,扩大了办学规模,加强了学科建设,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前进的号角生生不息,顺应时代的脚步,2016年3月,教育部批准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邵阳学院,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59年过去,如今的邵阳学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置身邵阳学院校园,但见环境优美,景色秀丽,林木葱郁,鸟语花香,书香四溢,人流如织。学校现有李子园、七里坪、西湖等三个教学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376亩;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地方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现有22个学院,有食品工程、机械工程2个专业硕士点等。
固本强基
砥砺发展竞风流
日前,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主办、邵阳学院等单位共同承办的2017中国大豆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展览会,由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主办,邵阳学院等单位承办的2017(首届)北京大豆食品产业博览会,先后在武汉、北京召开。
期间,邵阳学院赵良忠教授应邀以《豆清发酵液豆制品生产技术研究进展》为题作学术报告,会后,有30多家企业表明了产学研合作意向。而该校研究生李明同学也以《豆渣综合利用新技术》为题做主旨演讲。业内专家和企业表示,由在校学生在国家行业年会上做学术主旨发言,充分体现了邵阳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果和研究水平已达全国先进水平,“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值得推广。而这只是该校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该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生源质量逐年提升。五年来,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由16280人增加到18810人。获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招收研究生103人。生源质量和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近五年本科生第一志愿平均录取率为96.2%,平均报到率为95.36%。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新增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6项、省级项目162项。48位老师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能力竞赛奖项,其中,1人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86项、省级奖励335项。2010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学校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等殊荣。科研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其立项的数量和档次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科研立项快速增长,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是“十一五”期间的3倍。
天道酬勤,辛勤的付出迎来累累硕果。近年来,该校先后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和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项目单位,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文明高等学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省“平安高校”建设单位、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全国、省、市诸多殊荣。
实干兴邦
继往开来展宏图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规模增长转向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步入新常态,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迈进新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校领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及时研究制订了“十三五”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
邵阳学院将坚持应用型、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立足地方,辐射湘西南,面向全国。在办学规模上,力争到2020年,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6000人左右,各类继续教育学生10000人左右。研究生教育方面,力争201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到2020年争取获得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力争2023年左右获得工程领域博士专业学位点。学科专业建设方面,获得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本科专业总数控制在70个左右。获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以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每年立项150项以上;建设体现大学影响力的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5至6个;推广实用技术成果转让100项以上,产生经济效益200000万元以上等;学报(社科版)成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到2023年左右,力争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项。到2020年,专任教师总数达1380人左右,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50%以上。新增校园面积300亩等。
实干兴邦,实干兴校。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是学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工共同的追求。为此,该校将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动力,全力推进多个重点任务:深化教学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到2020年,淘汰2至3个就业率偏低的专业,新增应用型专业、新兴产业类专业10个左右。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与高校、地方、企业、科研院所、国外大学协同育人新机制;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多样合作的新机制等。着力优化学科体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进学位扩点和破点工作、创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承载”的多元化硕士培养模式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站在新的起点,邵阳学院人将戮力同心,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事业,以更加创新的思维推进事业,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开创事业,朝着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技术型综合大学而砥砺前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