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片雄姿勃发的土地,新的区划调整仅二十年时间,便在时代的浪潮中搏击出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就是驻守着邵阳市区东大门的双清区。二十年来,双清教育着力打造我市校园文化建设的标杆和典范,是我市第一个提出优质教育的县区,也是我市第一个顺利通过省第二轮“两项督导评估考核”的县区。双清区教育局更是自2008至今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是双清区始终坚持“科教兴区”和“教育强区”战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全区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辛勤付出。
高屋建瓴
打造一片优越的育人沃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97年9月,市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双清教育随着双清区的成立而诞生。在新的起点上,双清教育应如何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是双清区党政领导和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双清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该区把加大教育投入、抓好合格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第一要务,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的教育工作会议,定期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合格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并将之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和绩效文明考核。
随着相应领导小组的成立及《关于建设教育强区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双清区形成了各校立足实际、全面深入开展两项“建设”的良好机制和人人参与共建的良好气象。同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党委、政府定期议教制度,及时解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崇学的社会风尚,协调各部门形成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的合力。近三年来,该区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9次,研究解决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师招聘、薄弱学校改造、合格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重大问题。为化解大班额问题,扩大辖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区委、区政府加大建设力度,2016年搬迁扩建博文小学,新增学位540个;新建第一实验小学科教楼,新增学位270个。今后几年还将新建大水小学等多所学校,扩建龙须塘小学等。区委、区政府还成立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每年开展至少两次以上的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学校周边200米内无营业性网吧、歌舞厅、录像厅、集市,狠抓校车超速超载、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等违规行为,营造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
在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区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双清教育硕果累累,不仅顺利通过了省第一轮“两项督导评估”并获优秀单位,更成为我市在省第二轮“两项督导评估”中第一个顺利通过并获得优秀的单位。2014年被市政府办评为邵阳市“十一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市政府办评为邵阳市“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
保障动能
创造一个优美的办学条件
如今,漫步于双清区各个校园里,但见绿树成阴,各功能区规划合理。龙须塘小学在建设好文化走廊的同时,对原有的校内花园进行改造,建成了景观丰富、生态良好的园林绿地,形成了“校在园中、园在校中”的校园景观。而这,只是该区改善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
教育要发展,资金须保障。为此,双清区采取切实举措确保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增速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2015年、2016年的义务教育预算内拨款分别为22104.8万元、25273.1万元,增长率为14.3%。
此外,改扩建学校10所,新建学校2所,对各学校的老教学楼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基本配齐了各学校的功能室,使学校整体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提高。各校对校墙、宣传栏及标志性建筑进行了不同风格的区域划分和整饰,做到了规划区域分明、文化主线清晰、整体布局和谐。
2014年至2016年,双清区启动化解大班额问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砂塘小学、明德学校、志成小学、龙须塘小学和第一实验小学5个项目,规划总投资5750万元,增加学位3984个。截至2016年,全区共投入合格学校建设资金820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区属38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共投入1200余万元,完成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制定了《双清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实施方案》,两年来共投入资金3962.3万元。现在,全区没有一所学校有D级危房,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阴,各功能区规划合理。同时,加大了教育技术装备力度和功能室的建设力度,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了大量的常规教学仪器和DVD交互式教学资源。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设备完备,室外体育活动器械统一规范,室内体育器材按省颁标准配备,音乐、美术器材配备统一、规范,达到省颁标准要求。图书馆藏书数量足,小学达到人均21.22册,中学达到人均25.28册。
创新机制
培育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
生命离不开水源,教育离不开人才。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对教育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双清区全力充实力量,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
该区始终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提升教育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制定实施有关意见和办法,引导城区学校教师向边远学校和薄弱学校合理流动。近三年来,该区共招聘教师122名,全部分配至农村及边远学校。绩效工资、岗位设置比例、职称评定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同时,确保落实待遇,激励教师安心从教。该区还经常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件和典型,同时严厉查处教师的违规行为。去年,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了师德标兵、优秀乡村教师、教学名师、模范校长评选的师德主题活动,大幅提升了全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该区还努力实施“校长培养”工程。近年来,组织全区中小学校长到省内外知名学校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并定期组织区内学校校长相互学习,共促共进。制定有关细则,从改善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对校长的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交流的重要依据。同时,实施“教师培训”工程,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仅去年,就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3800余人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学习,全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16年教师教学比武获省、市级奖38人次,301篇教育教学论文获省、市奖,19个课题分别在省、市获得立项,8个课题获得省、市奖。高崇山中学教师李科青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队伍素质的提升,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双清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全市29所城区小学六年级毕业质量检测实施以来,该区学校2012至2014连续3年获得全市第一名,昭陵中学的排名已回升到市五中、十中、六中之后。该区学生在国家、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41项,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4项。龙须塘小学被评为市第三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双清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创新教育、品牌教育、平安教育”建设,实现了“办学条件大改善、办学品位大提升、校园环境创和谐、教师素质大提高”四个方面的突破。放眼未来,双清区教育局长谢爱军豪情满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该局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优化管理、提升质量,借八面之风、聚四方之力,扎实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创造教育事业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