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配置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家住邵阳火车站附近的刘先生女儿今年7月就满6岁了,孩子的上学问题成了他最关心的事情。孩子户口在农村,刘先生不知道孩子是否可以入读就近的城区小学。经过一番打听,刘先生了解到,自己的住处属于桔园小学招生范围,若招生范围内常住适龄儿童(户籍、房产均在该招生区域)未招满,孩子便可以凭借房产证入读。这让刘先生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据了解,大祥区对义务教育工作抓得非常严实。近年来,大祥区城区学校共新增教室116间,为1.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跨区域就读学生安排了学位。为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水平的初步均衡,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大抓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2017年,该区还将启动新建、重建、扩改建重点项目校17所,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幼儿园)建设10所,完成城区提质改造项目校建设4所,完成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100套,投资总金额在4亿元以上。
为帮助一些困难的留守儿童,近年来,大祥区新建5个留守儿童之家,各乡镇留守儿童都能享受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为丰富农村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区教育科技局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彩票公益资金,建成了13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了全区每个乡镇均有2处以上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区政府还加大农村学校的建设力度,改造、新建了一大批教学楼、实验楼、体艺楼,添置了一大批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等教学设备,使学校硬件设施、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与城区学校的差距明显缩小。
目前,大祥区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6%,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率达100%,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为零,初中生年辍学率为0.3%。
课改深化让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5月12日下午,大祥区罗市镇中学的讲台下坐了一群“大学生”。原来,这是该校学生家长受学校邀请,来校听课评课。一名家长说,近年来,该校每个学期都会邀请家长到学校听课评课,让家长近距离接触孩子的课堂。这样面对面的教育让家长十分放心,对孩子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大祥区各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红色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品德教育的作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创建特色学校有机结合起来,涌现了一大批特色项目。其中,大祥第一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全区各学校进一步加大教研教改力度,着力推行“理想、兴趣、习惯+素质”的“3+1”特色教育模式,并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罗市镇中学连续数年持续推行开放教育周活动,每学期安排一周时间邀请家长到学校听课评课;樟树小学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搞得有声有色;大祥一中、大祥第一实验小学、渡头中心完小被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授予“校园足球定点培训学校”荣誉称号;西直街小学、三八亭小学获邵阳市首届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现场竞技一等奖;祥凤实验学校获得全市少先鼓号队展示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区教师合唱团参加全市“庆祝建党90周年合唱赛”荣获一等奖;区教职工羽毛球队在2015年全市教育系统羽毛球赛中荣获团体冠军。
近年来,全区共有22个课题获市级奖,9个教研课题获省级奖,其中松坡中学的教研课题获得全国一等奖;7个课题在省里立项,12个课题在市里立项;18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比武一等奖,23名教师获得市级教学比武特等奖;在省级以上刊发或获奖的教师论文382篇,其中24篇获国家级奖项,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801篇。
改革让学校教育变得更加完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整体素质,近年来,大祥区共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274名,并于2016年启动了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重点支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师均衡配置。目前,全区在编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比96%;在编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2%。全区有省级和市级骨干教师56名,区级骨干教师325名。
为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大祥区建立了区教科局、中心校、学校三级实验教学网络,抓住教师、学生、学校同步发展三个环节,开发了符合各校实际的《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蔡锷精神引领我们成长》《环保与道德》《西瓜、草莓种植》等45种校本课程,在教学实施中收到良好效果。大祥区还在市区率先推行中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着力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锻炼习惯;区教科局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排球赛等一系列体艺活动,着力提升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团队精神;广泛开展师生阅读活动,着力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
大祥区教育科技局局长刘剑表示,近年来,大祥区各校不断创新德育方法,争创德育特色。大祥一中的“法制教育文化”、实验一小的“书香校园文化”、三八亭小学的“养成教育”、六岭小学的“国学经典诵读”、渡头中心完小的“感恩教育”、向阳小学的“校园艺术节”……“一校一特色”已经成为大祥教育的又一亮点,区教科局多次被评为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并连续三年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五好”小公民德育主题活动先进单位;松坡中学的德育课题获省级成果奖,渡头中心完小更是被评为国家级文明美德示范学校。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5月13日,在渡头中心完小三年级的教室内,8岁小女孩廖敏(化名)正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复习。
廖敏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她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祖孙俩就靠着家门前的一块土地,种些小菜过日子。
知道家里没钱,廖敏曾经多次向爷爷提出不上学了。可爷爷不忍心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坚持送孩子去上学。渡头中心完小在了解到廖敏的情况后,主动为孩子向区教育基金会、区学生资助中心申请了助学金,一些老师还不时主动资助这个孩子。
据了解,自2003年起,大祥区就启动了“零辍学”工程,通过政策减免、发动领导干部、社会爱心人士捐款助学,帮助贫苦学生完成学业。为巩固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成果,大祥区完善了区、乡、村三级及教育系统内部“双线承包”保学控流机制,下发了《关于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通知》,在“零辍学”工程的基础上为每一个特困学生建立动态助学档案,确保“真扶贫、扶真贫”,使“零辍学”工程覆盖全区每一个角落,确保了“两基”成果。扎实的举措,让大祥区的控流保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受到省、市多次表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