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叶”飘香——新宁县巡田乡打造烟稻轮作富民兴乡成功样本纪实邵阳日报记者兰绍华通讯员尹建国雷良军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腊元村机手正在双江河边翻耕,中星村在长塘翻耕,巡江村在小学后的旱改水田处翻耕……”12月上旬,天空连续放晴,新宁县巡田乡机关微信群里,不断刷新着各村的烟田翻耕情况。该乡的田野里,处处呈现一派冬闲人不闲的劳动场景。

近年来,巡田乡紧密围绕新宁县“南橙北烟”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烤烟兴乡”战略,科学搭配,全面推行烟稻轮作模式,以烟稻互促增量提质、相辅相成降本增效的方式,打造出烟稻轮作促产业兴旺的成功样本。目前,该乡烤烟产业已连续4年实现产量稳步增长、质量稳步提高、效益稳步提升。今年,该乡种植烤烟面积2865亩,收购烟叶6531担,实现产值1058万元,创税200多万元,烟叶产量和均价跃居邵阳市第一。

因地制宜

探索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巡田乡烟叶产业烟稻轮作模式的高比例覆盖与大面积运作,离不开该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村“两委”的全面协调。各方勠力同心,在烟稻轮作上下足了功夫、铆足了干劲。

该乡通过早计划、早部署、早动员,强力推进烟稻轮作。乡领导统筹规划,驻村干部深入各村,组织发动群众,选择既适合种烤烟又适合种水稻的地块,全面落实烟农烟田,围绕既定目标,一天一调度。目前已落实烟田面积3650亩,同比增长27.4%,为来年烟叶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该乡大力宣传烟稻轮作,提高烟农积极性,以稳定老烟户、发展新烟农的方式,让烟农化被动为主动,从过去的“要我种”转变为“我要种”。目前,该乡已确定烟农120多户,正抢抓天气、马不停蹄地全力搞好烟田翻耕。截至目前,该乡烟田翻耕面积达2559亩,完成翻耕比例达70.1%,稳居全县第一。

科技兴烟

绿色生态种植降本增效

巡田乡立足“科技兴烟”,通过强基建、兴技术、推行绿色生态种植等举措,提高烟叶品质,促进烟农增收。

把好硬件关。随着该乡烟农种烟积极性大幅提升,烤烟种植面积大幅扩大,烤房严重不足的问题迅速突显。该乡党委、政府以“十指弹钢琴”的方式,全面统筹协调、部署落实,6月初新建110座湘密烤房在各村头排兵布阵。

把好技术关。烟叶生产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及技术专家通过组织烟农进行集中培训、深入田间地头现查现教等方式,及时传授种植技术,让烟农向想种、要种、会种、善种的方向迈进,以专心、用心、贴心的技术服务,为烟稻轮作保驾护航。

把好营养关。为让烤烟质量好,该乡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了一个投资额600万元的有机肥加工厂,并在全乡烤烟种植中大力推广有机肥。该乡通过专门配备的生物有机肥,以指导贴心、配肥用心、服务到心的方式,确保了养分、赢得了认可、铸就了品质。

“在问题与困难面前,有了乡党委、政府这样的坚强后盾,我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搞好烟稻轮作了。”种烟能手罗昌洪如是说。

今年,随着烤烟种植面积大幅扩大,该乡新建烤房的工作已被早早地提上日程。

烟稻轮作

一块田地有了双份收益

“今年我种植的烟田有60多亩实现了烟稻轮作,除去各项开支,光大米这一项就实现了近4万元的利润。卖米也不用愁,采购商都到家门口收购晚稻米了。”巡田乡桐古村种烟大户张登亮开心地说。

该乡通过上半年种烤烟、下半年种水稻的轮作方式,有效避免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因被过度消耗而出现退化的现象,极大地改善了土壤土质,大幅度降低了病虫病害,同时大大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烤烟和水稻养分互补、虫害互防、品质互促,烟稻轮作下的生态有机米受到了市场的认可,烤烟产量高质量好。今年,该乡烟稻轮作面积达2750亩,比例达95%,实现利润165万元。

“2017年回家后,在乡村干部的宣传发动下,我今年种了16亩烤烟,收入6.5万元。烟稻轮作模式下,下半年的烟田晚稻收入达2万元。明年我准备种50亩烤烟,现在正在马不停蹄地翻耕。”花田村新烟农肖培信心满满地说。

“烟稻轮作模式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是在党委、政府的发动与带领下,老百姓从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既增加了产量,又提升了品质,既增加了效益,又保护了环境,一举多得。”该乡党委书记邓艳玲表示,现在,烟稻轮作已成为该乡解决烟粮争地矛盾、实现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保证烟粮双丰收的重要模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