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都难以理解满爷爷对我们一家人的心态,这个看起来与祖父有着相同的慈眉善目的老人对我们却有着阴郁的敌意。我住在老屋的阁楼里,与他共间灶屋做饭,慢慢地从乡亲们的闲言碎语中我知道了满爷爷与祖父的故事。我的祖父从年轻时就精明能干、勤劳持家,几兄弟分家时,他做为老大,只分到了一间偏房与几分薄田。祖父农忙时种田、闲时操纸,点点滴滴攒钱,陆陆续续买了十几亩田,修建了一栋五檐四开间还有后院的瓦屋,成了村里的殷实人家。满爷爷从年轻时就爱打纸牌赌点小钱,喝点小酒,没钱了就从家里的米桶里量米兑酒喝,满奶奶生育了八个儿女,常常在月子里都没饭吃,还是我的姑姑们量几升米给她送去。土改时划成分,祖父成了地主,满爷爷则是响当当的贫农,理直气壮分到了自己的亲哥哥的一大半房子与几亩田。分到祖父的有形资产的满爷爷却无法占有他的无形资产。祖父尽其所能让儿女读了几年书,除了二姑在家务农,都走出家乡,在外“吃皇粮”。而满爷爷信奉“宁愿儿子阉猪,莫让崽女读书”,只管自己多喝杯米酒,没有送子女上学,满屋的儿女因大字不识一个个都窝在乡下。满爷爷只要看见祖父收到儿女寄来的钱物,就要发牢骚。亲人之间的因嫉生恨,如暗夜的刀锋,比不相干的人之间的恩怨更伤人至深。
其实,人品极好的父亲对这个满叔叔是很孝顺的,隔三岔五,从家人的生活费里挤个五元,十元资助他。满爷爷从来都是心安理得,连个谢字都吝于出口。我回乡后,每天里看到他把脸拉得老长,轻易不开笑脸。独自在陌生的老家,我心存畏怯,便想凭着自己的乖顺勤快改变他的态度。时常给他洗衣服,做点好菜也要给他挟一半,他本来是自己捡拾柴火,看到我每天早晨都能搂一担枞毛回去,他索性坐享其成,做饭烧水都用枞毛,还要说风凉话:“枞毛不经烧,硬要把个人守在灶边。”邻居杨二娘看不过眼,对我说:他满堂儿女,还要你这个十五六岁的侄孙女包他的柴火,你莫把他烧!我哪里拉得下脸来,只希望日积月累的亲情会融化满爷爷的冷漠。
当时,我父母见好多出身不好的工作人员被遣送回老家,担心也会有这天临到自己头上,便省吃俭用在老宅子后面的山坡上盖了座土砖屋,我回去时,因钱不够,新屋还没有铺天花板与粉刷墙壁,窗户玻璃也没有安装,我只好住在老房子的阁楼上。我不知道满爷爷一直认为我们一家人都在外地安家,土改时留给祖父两间半房子早就归他了,自从我祖父过世后,十多年来他就以这栋老屋的主人自居。只是在请人修缮房子后,都要向父亲报帐,连匠人吃了他种的几根丝瓜都一一计算在内。如今见我一住就是几个月,看样子是要扎根在老家了,他心存恼怒,又不与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便想方设法想把我赶走。
冬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去离老家六公里的里山小学探望母亲,天快黒才回来。摸黑走上阁楼,开门时,怎么也打不开,打开手电筒一看,发现锁换掉了,被褥与装衣服的笼箱扔在门口的枞毛上,我被满爷爷扫地出门了!没有任何心里准备的我如五雷轰顶,我跌坐在枞毛上,泪流满面,觉得自己真真成了世界的弃儿,去找满爷爷交涉,不知他到哪里去了,不与我照面,无奈之下,我只得返回母亲的学校。
那是一段我一辈子都无法忘却的路程。
老家到母亲学校有两条小路,一条路要近点,但要翻过一座高高的山坡,有四五里路没有人家,我选择了走峒里的田埂路,也有三四里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冬天黑得早,我心里憋着气,跌跌撞撞走在仄仄不平的石板路上,两边是黑黢黢的山坡,白天里郁郁蓊蓊的树木在夜色里成了幢幢黑影,猛然间,一个披头散发的怪物出现在眼前,我吓得心里怦怦跳,定睛一看,却是路边的一丛灌木。如果此时真的跳出了什么猛兽或者歹人,我也只有听天由命了。没有灯光,没有人影,往日里走得不算长的路特别漫长,偶尔传来几声不知是什么鸟的怪叫声,更显得周围的阴森恐怖。我记起了乡亲们关于峒里的传说:土改时,村里的民兵营长晚上从乡政府开会回来,在这里遭遇了一个黑影的袭击,两人从一丘田打到另一丘田,整整翻滚了一夜,直值鸡叫,那黑影倏忽不见了,峒里的几十块田的稻谷都压平了,后来,民兵营长大病了一场,差一点送了命,村里人都说他是碰上了鬼。此时这段类似《聊斋志异》的怪异往事,更增加了我的强烈不安与恐惧,我感觉自己背后好像有什么跟着我,我快,他也快,我慢,他也慢,冷汗一阵阵冒出来,人特别惊恐。我定下心来,站定看身后,什么也没有,不知那无尽的夜色里隐藏着什么,我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
那一段大约五公里的夜路,如炼狱般漫长,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类本源性的恐惧、孤独、凄凉。那是我走过的最黑暗最恐怖最无助的一段路,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烙印。几十年来,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梦见自己独自穿行在黑暗的山路上,一步步走在莫名的恐惧与忧伤中,常常在怪物的追逐下惊恐中猛然吓醒,发觉自己安然躺在安全温暖的房间里,绷得紧张的神经才会松弛下来……。
满爷爷的无情之举粉碎了我渴望获得老家亲人眷顾的梦想,那一段永生无法忘却的夜路磨炼了我的胆量,也使我开始懂得,无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你只能硬着头皮去迈过那一道道高高低低的坎,只能咬紧牙关化解命运的打击。少年时磨炼出的这种抗压力,伴我一路走来,终于走进人生又一村的柳暗花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