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市场营销计划
目前来说,邵阳旅游没有形成媒体、服务设施、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全覆盖多层次的立体宣传体系,政府公共营销的力度仍显不足,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的关注度、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1.开展联合营销。把旅游宣传统一纳入邵阳整体形象对外宣传。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居民参与、媒体跟进的“五位一体”整合营销机制,将“浪漫崀山,奇美邵阳”转化为围绕强化“古老宝庆、奇美邵阳”旅游总体形象,深入开展客源市场细分调研和旅游产品结构、旅游消费结构分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统一的宣传促销方案,运用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全方位、多角度推广邵阳旅游整体形象。
2.依托节会营销。打造精品节会,创新办好崀山文化旅游节、“六六”山歌节、四八姑娘节、隆回花瑶金银花节、湘西南森林生态民俗风情节等节庆旅游。用好湖南国际旅游节、红色旅游文化节、湖南旅游产业博览会以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和世界旅行业理事会年会等平台,加强与上海、广州、桂林、张家界、韶山、衡阳等城市的旅游营销合作,全力推介邵阳旅游形象和产品线路。
3.创新平台营销。做强旅游营销平台,完善邵阳旅游公共微信微博平台、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等现有平台、加快快乐邵阳掌上游(APP)的建立,不断完善和升级邵阳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创新“旅游+互联网”模式,发展绿色和创新营销,通过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在线预订等新技术,实现旅游营销网络的全覆盖。
二、旅游发展模式创新计划
1.融合发展示范引领。重点推进“旅游+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旅游+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全域旅游县和特色旅游强县,开展国家旅游示范基地和示范城市创建,加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力度,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打造特色旅游小镇和古城古镇古村群落,促进农村人口成规模地向旅游小城镇转移。
2.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打造一批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以重点突破带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
3.践行旅游服务标准。通过旅游产业链条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地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全方位监控旅游产品质量。
三、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计划
对邵阳旅游精品带进行科学布局,对同质旅游产品实行整合,推进差异化发展,与大湘西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相结合,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充分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一批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已经推出和准备推出如下线路:
1。一条世界级旅游线:张崀桂世界遗产旅游走廊
主题:神奇山水,多彩风情
路线设计:桂林、崀山、南山牧场、花瑶、张家界;
2.两条国家级旅游路线:畅游湖南精品大环线、湘桂风情精品游线
主题:天下胜景,一览无余
路线设计1:长沙-张家界-凤凰-雪峰山-崀山-南山-花瑶-长沙
路线设计2:长沙-花瑶-武冈-崀山--南山--龙胜-桂林
同时,打造7条省市级旅游线路。
四、基础设施配套计划
1.按照景区理念打造城市。
2.建设便捷通景公路。加快建设和完善旅游城市(村镇)之间、旅游城市(村镇)连接景区的交通道路体系。
3.提升旅游文化软实力。目前,邵阳的旅游缺乏文化体验,需要加大旅游文化产品投入,将邵阳精神、邵阳故事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古老宝庆,奇美邵阳”。
五、旅游人才优先发展计划
坚持旅游人才优先发展,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和旅游标兵人物评选,积极开展旅游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认定工作,加强对公交、出租车、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旅游窗口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积极开展分类培训,健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等多层次、多类型、多模式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推出一批旅游领军人物。改革导游管理模式,实现导游执业自由化和法制化。依托邵阳学院的课程设置,将邵阳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研究并入课程体系,达到宣传与传承的双重目的,并推行“人才绿卡”政策,提升旅游管理人才与专业技能人才素质,抓好人才引进,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