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景区设施建设。加快乡村旅游交通建设,尽快完成市内公路主干线改造,在重要交通线上增设通往景区(点)的指示牌,在旅游景区(点)建设足够的停车场地,以适应自驾车旅游发展趋势;加快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加强对自然景观的勘查和整合,加强对自然景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突出资源特色,打造出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新景点、新亮点,找准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点,恢复和重建一些能突显邵阳历史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以达到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和谐统一;完善旅游配套功能,电力部门、通信部门要扩大覆盖率,保证旅游区(点)和公路沿线无盲区,各景区(点)和旅游接待单位以及医疗卫生、广电等部门也要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2018年,全市重点旅游项目25个,完成投资20亿元,要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
2.加大景区差异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品”,洞口县
溪瑶族乡依托
溪国家森林公园和湘黔古道特色文化,打造宝瑶村民宿集群,开发特色餐饮,传承熬茶文化;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大寨村发挥苗乡侗寨特色,突出“十里画廊”展示少数民族村寨风貌;邵阳县金江乡创新融合“旅游+体育”,打造金江湖运动旅游度假区,发展体育休闲旅游;邵东县古奇洞村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观光农业,种植五彩稻、五彩葵、桃树等花卉果蔬1200余亩,打造成四季花常开、果蔬时时有的美丽乡村。有条件的乡村要根据自身特色,打造旅游品牌。
3.加快景区示范建设。2018年,武冈市迎春亭街道荷塘村利用毗邻机场航站楼的地理优势,在异地搬迁扶贫中打造荷塘小镇、都梁书院,建成特色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新宁县黄龙镇全力打造脐橙特色小镇,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把脐橙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来做,目前,全镇脐橙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年产量8万吨,总产值达3亿元。邵阳县下花桥镇加快发展蓝印花布制作和茶油生产产业,促进五龙岭红色主题公园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发展,致力于打造成为经济实力雄厚、宜居宜业宜游的蓝印花布非遗小镇。隆回虎形山瑶族乡和滩头镇保护、传承和发展花瑶挑花、花瑶“讨僚皈”、滩头年画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推进大花瑶虎形山景区建设,全力打造滩头纸文化艺术小镇。洞口县高沙镇入选第四批“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创建单位名单。邵东廉桥镇以药为媒,坚持商贸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中药材生产、加工、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全国最大中药材物流基地已落户廉桥。2019年要建立完善的旅游规划实施、督导及评估机制,保障规划落地生效,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推进绥宁黄桑生态旅游区、武冈云山景区、新邵县白水洞旅游区4A级景区创建工作,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5家以上。要进一步推进旅游扶贫攻坚,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快培育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国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红色旅游景区等乡村旅游品牌。重点培育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精品民宿、自驾车旅游营地、健康养老基地、研旅学基地等旅游新业态。立足现有资源,重点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推动邵阳全域旅游全面优质发展。
4.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加强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早日开工,如期建成。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旅游项目库,持续对接500强涉旅企业、对接湘商大会、邵商大会,打造邵阳旅游项目招商平台,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中小旅游企业扶持政策,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落户邵阳。以“奇美邵阳”形象品牌为主体,持续放大品牌宣传效益。主动对标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目标,积极打造以崀山和南山为品牌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绥宁“四月八姑娘节”、城步“六月六山歌节”、新宁“崀山脐橙文化旅游节”等文旅节会活动提质升级,将我市文化旅游“大戏”推上全国乃至世界大舞台。
(作者单位:市统计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