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诗歌创作稳健发展中有亮点。诗集出版达30余部,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名刊发表作品800多首,相比去年呈增长态势,组诗、长诗发表增多。从题材看,大致可分为乡土、社会、个体经验三个维度。
乡土与地理的写作。梁尔源《在文成观瀑布》以自然风物映现日渐苍老的内心,展现生命的韧性。《菩萨》显现神性的宁静与对祖母的记忆的感伤。刘年《念青唐古拉山》对藏区神山展开诗学观照,有洁净而空灵的蕴藉之美。法卡山《在坡月村》以蒙太奇方式讲述爱情故事,具有原始的粗粝质地。梁书正《村路》描写乡村的敬畏、寂静和希望,平静中略显忧伤与乡愁。陈惠芳《老司城》礼赞古城遗址,语言苍劲优美而富历史厚重感。宾歌《在洛夫故居》与远逝的洛夫及其文本意象直接对话,带有悼念的感伤。舒丹丹《古都的寂》营造出幽玄静寂之氛围。李春龙《旧洗脸布》将年岁的增长与乡村物象变动诗意地联系起来,阐发对时间的深沉明悟。陈群洲《蓝莓的味道》观照自然,在对蓝莓意象的升格中阐发个人的生命之思。唐益红《群山如父》抒写自然的父性力量,具有感应式的哲学内蕴。肖水《正一街》以故乡郴州为背景书写现代人的精神向度。胡游《过敏》阐发内心的乡愁,平实却情深意长。
观照社会现实的写作。张战《云与男孩》以孩子的天真笔触书写家庭的温暖关系与对世界的奇异感受,充满诗性幻想。罗鹿鸣《长沙南站》歌颂新时代交通变化,气象豪迈雄宕。起伦《雷场开设在雷公岭》展现军人风姿与家国忠情,语辞开阔雄浑。方雪梅《母亲,军中玫瑰》书写年轻母亲形象,语调铿锵而蕴怀家国情深。王馨梓《香樟路528号》用看似平缓的语调刻画特定的人与景物,在深处蕴含严肃的悲哀。李立《春天的遗言》由一个农民工的自杀事件侧面反映了他们的生存处境。左手《捡废料的人》以童年经验叙述在工厂捡废料的人们,有金属的冰冷感与单调而重复的声音。田人《春暖花开》以春天景象为切入口,平淡却有力地揭露了当下农村的空心化现象。贺予飞《火星镇》呈现发展较为滞后城镇的封闭状态。康雪《出嫁后》写出嫁后与父母间突然出现的疏离感,敏锐感知生活;其《纪念品》以隐含的动作暗示个人的思念与幽微情绪。
情感与个人经验的写作。严彬《生活之谜》凭借智性想象,在广阔历史结构中完成生命之思;《所有我未说出的》借助生活日常与诗意想象托出对妻子的情意。吴昕孺《梦想国》建构诗人的乌托邦世界。梦天岚《灵物简史·石头》围绕石头意象指涉当下的精神危机,展开对物质时代的诗意对抗。玉珍《不知其名的神性》对自我展开观照,有着一种神启式的灵悟意味。蒋志武《在开阔之地》细致阐发了沉思状态时的自我直感。张翔武《来客》以颇具动感的叙事传递个人体验。杨震《我有一个人的江山》袒露对一个人的风景的精神餍足与自我内心的坚韧。陈旭明《把真相搬到现场》表达自我孤独感及对诗的坚守,蕴蓄痛感。康承佳《旧东西》表现对旧物的迷恋与时间的领受。边志高《与岁月对饮》书写了对生活的瞬间直感及与时间的和解,语句松快却有精神气度。卜寸丹《幻想之物》对诗与想象的关系做了元诗式的书写,透现巫女般的灵动与清逸。
散文创作
2018年湖南散文创作褪去前几年文化大散文的说理化,退守到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生命体验,有向深微处开掘倾向,整体风格趋于平稳。张雪云散文集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聚焦精神世界,探寻心灵成长。沈念《艽野里》《演出》关注边缘人小人物,细摹人物神情动作,反映精神病患者的悲剧命运,揭示酒吧女的自我沉沦和救赎。邓跃东《白夜》讲述少年“青春秘事”,阐释一念之间善恶天壤之别;其《无字碑上的字》用回忆的方式塑造军人形象。
感知历史地理,抒发理趣哲思。王跃文《去浦市》叙写湘西古镇的“前世今生”,寻幽探胜中抒发对历史、时代和地域文化的感怀。奉荣梅《寂寞寇公楼》再现北宋宰相寇准颠沛坎坷的人生历程,富有文化意蕴。孟大鸣《一条船上的句号》用去符号化的情感书写晚年杜甫形象。张雄文《白帝,赤帝》有文采、有情感、有温度,再现白帝城的前世今生。龙宁英《大山里更大的山是万山》聚焦万山地区的旧貌与新颜、悲苦和安乐。石绍河《最爱庸城花木深》超越单纯的花木状物,上升到融会贯通、谈古说今的开阔境界。谢德才《行走桑植》叙写地方风土人情,折射出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曾野《大地上的家乡》以深圳为背景聚焦众生,写出人与人、人与大地的剥离与关联。彭晓玲《一河清水》深入浏阳河的人文书写与人生记忆。
根植日常生活,审视世事人情。刘克邦《董师傅》写旅途中与的士司机的交集,体现人性真朴。徐秋良《翻阅时光里的珍藏》追溯与故交的情谊,文笔雅致简洁。秦羽墨《住在红尘深处》从日常生活横向展开时间之维,呈现市井原貌。袁道一《银双路上》在市井的喧嚣奔突中走向自省。余旦钦《鱼事》回忆童年捉鱼趣事,一如遥远的牧歌。管弦《有凤来仪》以古籍诗词映衬出植物的灵性和文化内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