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浮世绘喝酒趣事李晓红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喝酒不是一件大家都叫好的事,至少在我家里是这样的。我对酒的喜欢可以用狂热来形容,而我老伴和女儿则是深恶痛绝,在我喝酒时大多没有给过好脸色。尤其是老伴,不是在桌子上瞪眼睛,就是在桌子下面踩脚背。这也怪我自己不自觉,开始老伴是允许我喝三两白酒的,可是只要一见到酒,我就忘记了我俩的约定,开始狂饮猛喝。先是当着老伴的面倒好了三两酒,但只要她一转背,我就一口喝光,再偷偷地重新倒上,而且动作相当快捷灵活。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守约定,于是招来了老伴对我喝酒的严厉管制。我老伴常对别人说,我要是不喝酒,可以算是一个好丈夫。因为喝酒,大大损害了我的形象。

喜欢我喝酒的当数我的邻居们。我住在五楼,有邻居在一楼开了一个茶馆。每当在茶馆打牌的邻居看到我喷着酒气、东倒西歪回家时,他们便会把我请进茶馆,给我倒上热茶,邀我入座打牌。“三下五除二”,不要太久的时间,我的钱袋就光光的了。然后把我送到楼梯门口,让我平安回家。

我第一次喝酒是1968年的冬天。那时学校都在停课闹革命,大队革委会便把我们这些闲在家里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我们照着样板戏的招式,套上地方的花鼓戏调调,把油彩往脸上一抹,就粉墨登场了。一回生、二回熟,后来竟还像模像样,演出了一些名气。在那个缺少娱乐文化的年代,我们这支文艺宣传队很受欢迎,每隔几天,就有周边的村子请我们去演出,还有猪肉米酒招待。记得那天天气比较冷,同伴们劝我喝一碗米酒,演出时不冷些。我就试着喝了一碗,上台时脚下产生了踩棉花一样的感觉,大脑亢奋而且清醒,大概算“微醉”吧。乘着酒劲我越演越来神,台下的乡亲们为我喝彩鼓掌,那也是我第一次体会“掌声响起来”。演出结束后吃夜饭,同伴们和大队干部频频向我敬酒,我飘飘然了,连喝了三大碗。醉了。回家的路上高一脚低一脚,照明的马灯也摔烂了。肚子里的酒被冷风一吹,开始翻江倒海,全都涌向嘴边。一边走,一边摔,一边吐。同伴们把我送到家时,基本上已人事不清,第二天下午我才醒来,一副病歪歪的样子,屋子里都是我呕吐的污秽,散发着酒臭。

参加工作后,喝酒的机会更多了。特别是在接待办工作的那几年,我几乎是天天围着桌子转,不知道醉了多少回,老伴隔三差五就要帮我清洗沾满酒味的脏衣服。有时候喝多了,就跑到洗手间,打开水龙头,用手抠喉咙,把酒吐出来,回到桌上接着喝。我也喝出了一些名气,在全省接待系统喝酒群雄中屈指可数。记得有一回,省厅来了一位领导检查工作,晚上陪他吃饭喝酒(那时候还没有“禁酒令”)。这位领导同志很豪爽,也能喝酒,对我说:“小李,听说你能喝酒,你要是能连干10杯酒,我就给你单位解决一些经费。”那时候财政困难,喝酒能喝出钱来,我真是喜出望外。那种酒杯差不多能装2两酒,我毫不犹豫,连干10杯。醉了。同事们怕我回家挨骂,把我送到值班室休息,并且打电话给我老伴,谎说我晚上值班,不回家了。不知道睡到什么时候,醉眼朦胧起来小便。我忘了值班室装的是玻璃门,以为门是开着的,一脚跨过去,砰!脑壳撞玻璃上了,头上长了一个大包,鼻子流血。还好,那位领导说话算数,过不久就给我们拨来了他承诺的资金。

我喝酒出洋相的故事还有很多,不细说了,给自己留点面子。

有时候喝酒也能解决一些问题,缓解一些矛盾。常常有同志工作上碰到困难,或者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喜欢来家里找我倾诉。每逢这时,我老伴就特别的通情达理,把来访的同志留下来吃饭喝酒。三杯酒下肚,来客把所有的烦心事讲完,然后一拍屁股,痛痛快快的走了。记得有一次来了10多位大圳伤残民工的代表到办公室上访。谈到中午了,我客客气气的给他们买了盒饭,拿出“开口笑”,陪他们吃饭喝酒。他们一边喝、一边诉说他们的苦楚。我真情实感地表示,一定要把他们的诉求报告上级领导,争取解决。酒足饭饱后,他们对我说:“李干部,冲你请我们吃饭喝酒,我们回去了,下次也不来麻烦你了”。

我也摆过“鸿门宴”。有一年清明节快到了,两个相邻村为了争夺坟山,又在摩拳擦掌,策划上山打架。有关部门向我汇报,我告诉那个负责同志,在清明节的前一天,通知这两个村各来10个说话算数的代表到乡政府开会。当天清早,我要有关同志到酒厂买上两桶大米酒,称上20斤肉,还买了好多油豆腐,赶到乡政府。两个村的代表陆续到齐了,我跟他们说,今天中午先请你们吃饭喝酒,下午再处理你们的坟山纠纷。此前我了解过,这两个村都有儿女亲家,本来也没有大的矛盾,只不过赌一口气而已。我想利用吃饭喝酒的机会,让他们交流沟通,化解怨气。果不其然,大家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气氛相当浓烈,怨气被酒气化解。饭后,我问两个村的代表:“坟山纠纷怎么处理啊?”他们异口同声:“听领导的,我们没意见。”“好,我宣布,维持原状,和平相处。”一场纠纷在酒酣耳热中灰飞烟灭了,真还有点“杯酒释兵权”的味道。

“酒仙”李白是我仰望的偶像,“飞刀小李”是我心仪的酒侠。我也曾和酒友们在酒桌上酣畅淋漓地大唱“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我也曾在登山时吟诵过“心有激情不畏寒、酒入热肠何惧风”“邀得庙神相对饮,清风山泉也醉人”的诗句;我也曾填词述说我酒醉后的无比沮丧:“夜饮水庙一二更,东倒西歪江边行。寻问家门在几层。醒来犹觉昏沉沉,好梦不与醉酒人。南园北风分外冷。”

同事们对我喝酒的表现有好评,有差评,也有恶评。有一熟人,我在他家喝酒时,他对大家说我是“酒仙”。后来在组织部考察干部时,他说我是“酒鬼”。这个评价对我打击很大。“酒仙”“酒鬼”两字之差,天壤之别。后来我向当时的市委书记说起此事,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晓红啊,这是你人生中应该认真吸取的教训”。从此我改正了许多,加之身体也出现了高血压,醉酒少了一些,但还经常喝。

我明年就要进七十了,退休也有好几年了,慢慢地淡出了大家的记忆,饭局自然是少了很多,偶然有些聚会,才喝一点酒。去年春节前,几个老友碰到了一起,挑起酒兴,又喝了七八两。第二天量血压,收缩压高达180mmhg,舒张压超过120mmhg。心血管医生对我说:“老李啊,不要再喝酒了,你如果再喝酒,不但要与酒告别了,还可能与饭告别了。”这些话对我真还起了作用,越老越怕死嘛。从今年春节开始到现在,我确实没喝酒了,虽然常常有李逵那种“嘴里淡出一个鸟来”的感觉,但我还是强行忍下去了。

说说喝酒往事,不是为了炫耀我喝酒的光彩,而是记住自己喝酒出过的洋相。给年轻人提个醒,尽量少喝酒或不喝酒,有益于家庭和睦和身体健康。

最后说一句狠话:与酒告别,干了!

(作者系市人大原副主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