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旅邵阳的诗和远方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春天,桃花红,梨花白,杜鹃花艳,邵阳大地是花的海洋。

夏季,在欢腾的“花瑶喜宴”中体验瑶族民俗风情,到绥宁听听“四八姑娘节欢歌”。

金秋,去城步南山看枫叶染秋、银杏闹秋,再去新宁赴一场“脐橙节”。

仲冬,上云山,观冰挂披身、云海翻腾……

一年四季,奇美邵阳,处处皆画,步步是景。

乘着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的东风,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生态这最大的优势资源,亮出文化这最靓丽的名片,着力推动“文化+”“生态+”“旅游+”三链互动、融合发展。

12月24日,湖南首届“湘妹子”旗袍文化旅游活动周暨第二届“康寿新邵”文化旅游节在新邵白水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启幕,此次活动,将旗袍这一“看得见、穿得出、传得开”的文化符号,与生态旅游多方位、全链条融合,打造邵阳文旅新亮点、新名片。

2021年元旦节即将到来,12月27日晚,新邵县新资江码头已是灯光璀璨、音乐飘荡。“这里夜晚好热闹,有好看的,还有好吃的,希望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多。”听说这里是夜游亮点,李先生一行6人特意从市区来这里游玩。新邵县夜间经济启动后,游客来这里观看文艺演出,游新邵夜间经济聚集区。

一场场文旅活动,让曾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文化生态瑰宝越来越多地显露人前,生态“美”起来,文化“活”起来,旅游“热”起来,一幅山清水秀、百花齐放的壮美图景在邵阳大地徐徐展开……

近年来,我市盘活了文化、生态家底,依托旅游“点石成金”,启动多个市级文旅产业重点建设项目。曾经的贫困村隆回向家村,通过做活“旅游”文章,发展旅游经济,彻底甩掉了贫困帽子,成为网红打卡地。

洞口古楼乡,利用50000亩生态茶园绘就的生态奇景,发展乡村旅游,引得游客们争相“打卡”,当地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作美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和经济双赢。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现有350余个大小景区景点,截至目前,已打造5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42个A级旅游景区。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重视景区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多措并举完善全市旅游综合服务设施。深化旅游体制改革,着力改善旅游投资环境;深入发掘旅游元素,着力创建旅游品牌;科学整合资金力量,着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探索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行A级景区创建,围绕建设旅游强市,配置“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不断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全市文旅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8月24日至8月27日,由湖南宝中旅游、湖南同程亲和力旅行社等120余家旅行社代表组成的2020年湖南省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踩线团成员,先后来到新邵县的白水洞、清水村,北塔区湘窖酒业,新宁崀山,城步南山,武冈市云山,绥宁县黄桑,隆回县向家村、崇木凼等景区参观游览,为夏旅节活动进行预热。

9月16日,粤港澳大湾区媒体高层文化名流旅游达人暨湖湘文化探秘采风团一行走进新宁崀山,体验了“瑶王宴”,感受了“丹霞之魂”和非遗文化的神奇魅力,领略奇美邵阳旖旎的自然风光,感受2500年古城璀璨的人文底蕴。采风团一致认为崀山景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规模宏大,文化底蕴深厚,神奇美丽的丹霞景观不计其数,是一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拍得到星空,记得住乡愁的风水宝地。大湾区本身就有很大的市场,很大程度上也引领着世界华人旅游的方向,双方加强交流,进一步了解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旅游习惯。

在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走上了绿色之路、融合之路。一条条文生旅精品线路脱颖而出,一批批文生旅品牌强势崛起。游客在这里体验“诗和远方”,醉在奇美邵阳。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全市文化旅游活动精彩纷呈。新宁县举办了环球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区总决赛和中国崀山首届非遗造物节,崀山木刻、滩头木版年画、宝庆竹刻、蓝印花布、崀山根书等一大批非遗产品展销走进崀山;白水洞景区举办邵阳市青少年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暨湖南省第二届传统武备演武活动;云山景区举办2020中国(云山)首届汉文化旅游周,嗨花弄、云山露营基地、同保楼等景区举行武冈丝弦展演;隆回举办《花瑶喜宴》沉浸式演出,向家村举办向家大舞台国庆七天乐;绥宁黄桑景区举行大型红歌晚会;新邵清水村景区开展了打糍粑、舞狮表演、太极拳表演、非遗项目展演等特色活动;双清区则举办“邵阳市汉文化周”活动,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今年,全市文旅市场总体平稳有序。各大景区加强人员配备,开展了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倡导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到景区开展测体温、免费发放口罩等志愿服务活动不胜枚举,“志愿红”成为景区又一道风景。

“十四五”我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中各县市区抢抓国家、省“十四五”规划发展的系列机遇,积极主动对接,加强与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目标、重大举措的深度融合,认真谋划重大旅游项目,争取更多旅游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践行“多规合一”发展思路,为旅游业发展留出走廊、留足空间。

在更大的平台上,更多的资本资源在汇聚,更强的动能在注入,文化生态旅游“三链互动”推动了“三效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大力引进建设重点文旅产业项目,非遗走进市场,文化走进生活,邵阳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效明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邵阳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美,旅游热。2020年1月至11月,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29.3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26亿元。邵阳的实践证明,通过文化搭台、生态布景、旅游唱戏,文化就更加富有活力,生态就更加富于魅力,旅游也更加富有吸引力。“十四五”我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的即将实施,我市文旅融合将构建新格局,谱写新篇章。

2020-12-30

00:00:00:0邵阳日报记者

朱大建

通讯员

孟民祥

朱小华401410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c/content/202012/30/content_4014.html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ad/content/202012/30/content_4014.html11文旅邵阳的诗和远方/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