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贺炳炎:巍巍雪峰铸就铁骨军魂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贺炳炎(1913-1960),湖北松滋人,中共党员,历任红二军团五师师长,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副旅长,第一野战军一兵团第一军军长,成都军区司令员,开国上将。他先后11次负伤,身上留下16处伤疤,失去右臂,成为军中“一把手”,人称“独臂将军”。

血战鸡公坡

鸡公坡是雪峰山腹地绥宁县主峰之一,因该山坐落在瓦屋塘乡东面,亦称东山;海拔1208米,山势险要,地理位置独特,是洞口通往洪江、会同、贵州的战略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80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惨烈而又悲壮的战斗,红二军团红五师师长贺炳炎捡回一条命,痛失右臂;十三团团长刘汉卿、十五团团长黄炳元等75名指战员光荣牺牲,部队伤亡120余人,歼敌220人。此仗打破了国民党军妄想在绥宁及湘西南地区剿灭红二、六军团的图谋,为红二、六军团西入贵州北上抗日扫平了道路。这就是永载史册的鸡公坡之战。

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出发进行长征。12月20日,到达洞口县桥头,然后,兵分两路向绥宁进发。肖克、王震率领右路军红六军团(约7000人)经古楼进入绥宁县金屋塘。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左路军红二军团(约10000人),经花园进入绥宁县红岩,过黄土矿直插鸡公坡。据守在丝茅界的国民党军章亮基、钟广仁二师慌忙掉头赶到鸡公坡阻击。22日,红军分三路向皮叶、石坪、芭蕉等地的敌军阵地发起冲锋。敌军凭借鸡公坡的有利地形,用轻机枪、迫击炮负隅顽抗,负责阻击的红军部队就是贺炳炎的红五师。当时红五师的主要任务是在侧翼担任警戒,掩护总部机关和后勤辎重部队通过。五师指挥所设在一个山包上,后面是总部机关和后勤部队,前面是十五团阵地,团指挥所设在较师指挥所矮的一个小山包上。十五团的老底子是贺炳炎曾经带过的独立团,战斗力相对较强,是五师的主力团。然而,十五团进入阵地不久就突遭敌六十二师一八六旅的猛烈攻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敌军越来越多,火力越来越猛,十五团前沿部队抵挡不住敌军的进攻,渐渐向后退缩。这时,总部机关和后勤部队由于长途行军十分疲劳,队伍拖得很长,大部仍未通过五师警戒地段。如不挡住敌人的进攻,机关和后勤部队就会被敌军截断,总部首长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贺炳炎见此情形非常着急,决定到十五团去督阵指挥。但他还未爬上十五团指挥所所在的山头,就碰上团参谋长王尚荣负伤被抬下阵地,心里更为着急。等他上到团指挥所时,蜂拥的敌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已经快冲上山头。刚从地方部队升级的十五团还未打过如此规模的恶仗,在敌军的猛攻下继续向后退缩,红军防线面临崩溃。

贺炳炎对十五团团长黄炳元说:“再不能退了!再退,后面就是总部,贺老总他们还没有过去,我们拼死也要在这里顶住!”话音一落,他就从一名战士手中夺过枪冲上火线,高喊着:“同志们,跟我冲!”挺身端着机关枪对着冲上来的敌军猛烈扫射。指战员见师长冲锋在前,全都跃出简易战壕,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突然,敌军一串机枪子弹飞来,登时击中他的右臂。右臂被打得血肉模糊,骨头全碎了,只留下一点皮连着肩膀。人也重重地栽倒在地,昏厥过去。谭友林政委立即派人将他抬下战场,送进卫生室进行抢救。

没打麻药锯右臂

这是贺炳炎第6次负伤,过去5次负伤,每次都是简单包扎一下。这次负重伤差一点昏死过去,在卫生部长贺彪亲自抢救下才止住血。贺炳炎一醒过来,就挣扎着要上战场,说:“不,我不能下去!”

贺龙随总部机关离开黄土矿,正向西疾进,听说贺炳炎身负重伤,急忙策马折回,来到黄土矿战地临时救护所。贺龙俯身担架旁,焦急而又轻声地问:“贺炳炎,你……”眼睛一红,转过身去,十分心痛。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

贺炳炎看到贺龙,强忍着剧痛硬装出一丝微笑:“贺总指挥,没……什么关系,挂了……点花,我的身体好,不碍事……”

“很严重,右臂的骨头全打碎了,弹头在右臂大骨处炸开的,只剩下几根筋连着。”贺彪背着贺炳炎悄悄地对贺龙说。

贺龙仍抱着一丝希望问:“能不能保守治疗?手术需要多少时间?”

贺彪斩钉截铁地说:“必须截肢!如果不立即截肢,还会有生命危险,手术大概要3个小时。”

贺龙传令全体指战员:“再坚持打3个小时,保证给贺师长做手术的时间。”

不巧的是,当时仅有的一点医疗器械已驮运转移了,一时半会儿运不回来。救护医生当即让人从老乡那里找来一把锯木头的锯子,决定用它来锯掉贺炳炎受了重伤的右臂。

正要动手锯臂,翻箱倒柜竟也找不到半点麻醉药。情急之下,有人提出用吗啡,贺龙关切地问:“吃吗啡,有没有其他副作用?”

医生回答:“吃少了不管用,吃多了可能对大脑有损伤,再一个很可能上瘾。”

贺龙自言自语道:“我还要贺炳炎给我冲锋呢,你们就没有别的什么办法?”

这话被从昏迷中醒过来的贺炳炎听见了,他用左手将医生端上来的吗啡打翻在地,说:“我不吃吗啡。关云长还能刮骨疗毒,何况我是共产党员,麻烦你们把我绑在门板上,给我找块毛巾塞到嘴里就行了。”

几名壮汉把贺炳炎绑上门板,嘴里塞上一块毛巾,在一没手术刀二没麻药的情况下就“吱嘎吱嘎”地锯起来。贺炳炎强忍剧痛,豆粒大的汗珠直往外冒,湿透了全身。残臂锯下后,又用钢锉锉平骨面。手术共用了2小时16分钟。由于剧痛,贺炳炎未受伤的左手在门板上抠出了五个手印,塞在嘴里的毛巾被咬成了碎片。

贺炳炎在手术后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贺总指挥,我以后还能打仗吗?”

贺龙紧紧地握住老部下的左手,用袖子擦去贺炳炎脸上的汗水,坚定地说:“怎么不能打仗,你还有一只手嘛!只要我贺龙在,就有你贺炳炎的仗打!”

贺龙小心翼翼地用一块手巾包起了贺炳炎锯下的碎骨头,每当出征时常常拿出来鼓舞将士说:“这是党的好儿子贺炳炎的碎骨头。将来革命成功了,这些都是珍贵的文物。”

手术后,贺炳炎仅仅在担架上躺了6天,就又跃马横刀驰骋沙场了。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贺炳炎见到毛泽东,激动地举起左手,敬了个庄严的军礼。毛主席连忙用右手握住他的左手,亲切地说:“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嘛!不用这样敬礼。从今往后免掉你这份礼吧!”

锯臂撼天“一把手”,长征血染红旗俏。鸡公坡战斗是发生在邵阳的最悲壮的战役之一。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巍巍雪峰山麓的鸡公坡,铸就了永不褪色的铁骨军魂,也给邵阳留存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基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