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了习惯累也乐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自小至耄耋之年,我总把看书学习与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其乐融融不知累,成了习惯是享受。

小时候,我最喜欢牧牛,因为牧牛可以看书。在草多的田埂上,我牵着牛:牛吃草,我看书,我们似乎分了工,各司其职,互不干涉。我与牛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在前,牛殿后,我们配合默契,关系融洽。但有时我看书忘了移步,牛到了我身前就大声喷气,催我往前走,我就赶忙往前跨几步。但书上的情节实在诱人,牛喷气我也没感觉,牛就有意见啦,“哞哞”一叫,又用它弯弯的犄角轻轻地拱我。我马上道歉:对不起,误了你吃草,我太自私!牛吃饱了,我的书也看够了,太阳升高了,晨露也干了,我和牛就回家了。我和牛都是满载而归,何累之有?看书有所得,内心惬意呢!

1956年和1957年的暑假,都是抗旱车水保丰收。那时我们队里没一个人有手表,就点香计时。抗旱车水休息的时间,我就看书。父亲见我看书抓得紧,也不让我上自留地劳动。1956年暑假抗旱45天,我看完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卷。1957年的抗旱,我看完了三本大部头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创业史》《野火春风斗古城》,也像看《毛泽东选集》那样,做了相当细致的笔记,收获不小,为后来的政治与语文教学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1958年下期第二个星期日,我正在房子里备课,父亲推门而入,第一句话就问:“尊凡,你教中学,奈得何么?”父亲满脸阴云,我只好实话实说。由于基础打得实,加之课前充分的准备,第一节课就是毕业班的政治课,我打响了头一炮。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其他十个班级的课与开头的第一节一样,下课时都赢得了学生们长时间的热烈鼓掌。毕业班的学生评论:肖老师的课上得好,不知他是哪个马列主义学院毕业的……父亲脸上立即阴转晴,连连说:“那就好,那就好,共产党培养得好。听说你教中学,我与你妈都担心,晚上睡不好觉。我马上回去,要把你这个好消息告诉你妈,让她放心。教书要认真负责,不能误人子弟……”我很感动:我深谢父母的关心和支持,两年的暑假抗旱不让我去自留地劳动,让我顺利地完成我课外的学习计划,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父母的深恩!

后来,责任制包产到户。有次搞完了“双抢”,我想歇一个早晨,就想认真地看看《人民日报》上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和“轻灾区要支援重灾区”的文章。突然听得妻子扯着长音在责备小鸡:“你们划糯谷,吃又不吃,光晓得划、划、划……”我推开房门一看,只见妻子高扬着竹梢,却轻轻地落在小鸡上,生怕伤害它们。我哈哈大笑:“竹梢扬得高,落得轻,连皮毛都没有挨着,这是爱物、爱粮、爱鸡的表现。”我灵感一动,构思了一篇“爱物→爱人→爱国”的层递结构散文《爱……》发表在当年12月号的《湘江文学》上。我想,这也是劳动与学习结合的一点收获吧!

退休23年,前一半时间还是操“童子业”——在民办高中任职兼语文教学,双休日回家帮妻子在地里劳动;后一半时间,每星期一上午在县老年大学上文学课,我有大量的时间搞我的写作。在村里,我办起了以党员为主要生源的老年村民学校,党员开会前等人的时间,我就给先到的党员读报,取代了过去等人不是赌牌就是“闲扯”的老习惯。有党员评论:这何止是读报,简直就是给我们上党课呢!

我为文取材于学校生活与农村生活,实实在在地接地气,出了三本散文随笔《点点心迹》《坎坷弯弯路》《漫漫人生苦求索》后,2013年6月加入了省作协。我还是一如既往,继续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接连又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的追求我的爱》两部作品。今后,我还是会不改初心,继续前进。82岁的我,打算出最后一个集子《生命不息,读写不止》,因为我的职责就是写作嘛!因为我有读写劳动结合的习惯,成了习惯不觉累,倒是一种享受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