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坐落在双清区五里牌。踏入该所大院,只见这里国旗飘扬,绿树环绕,环境宜人,完全没有外界想象的“阴森”和“恐怖”之感。
该所政委胡南春介绍,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前身是市劳动教养管理所,为全市唯一的副处级司法行政戒毒场所。2013年底,劳教制度废止后,其劳动教养职能转型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由公安机关作出,期限为2年。
高墙里的“军营”
在进入戒毒人员戒治区域前,须经过一道门禁系统。据悉,该所近年来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应急指挥中心和视频监控、周界报警、应急报警、门禁四大系统,电子安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已连续16年实现场所“六无”,即:无戒毒人员脱逃、无戒毒人员所内非正常死亡、无毒品流入场所、无所内发案、无安全生产事故、无所内重大疫情。
强制隔离戒毒所必须打造“封闭无毒”的戒毒环境,所有人员入所必须经过内门卫登记和严格安检。“戒毒人员不可随便出入戒治区域,只有在大队的统一安排下,每周二可以视频会见亲属或通过电话与家属通话。”一位民警介绍。
通过第一道门禁系统,再经过一道AB门禁后,记者进入了戒治区域。操坪上,戒毒人员留统一板寸头,着统一标志服。随着警官一声令下,100余人的队伍踏着小碎步整齐地向康复劳动习艺车间行进。
在康复劳动习艺车间,戒毒人员正整齐有序地坐在工位上习艺劳动。第三大队正在带班的于警官说,开展康复习艺劳动,目的是培养吸毒人员的劳动习惯,帮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
戒毒人员在所内作息规律,三餐定时。每天早上6时起床,晚上9时熄灯。宿舍区实行军事化管理。每个宿舍住10个人,上下铺,铁架床,床上被子要求叠成“豆腐块”,毛巾、牙刷、水杯等日常物品整齐放置在宿舍一角。出于安全防范考虑,宿舍窗户都加固了铁网,仅有一扇门可供出入。
高墙里的“医院”
戒毒人员是违法者,也是病人。据了解,对每名新入所的戒毒人员,戒毒所都会按程序进行安检、体检和入所谈话,详细了解其个人成长史、吸毒史、生活背景、身体状况等,结合日常观察和心理测试结果,建立谈话记录和健康档案,为下一步制定个体矫治计划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奠定基础。
戒毒人员的身体状况普遍不如常人。在戒毒所医务室门诊处,一名医生正在给一名戒毒人员诊疗。医务室负责人介绍,医务室共有6位医生,每天至少保持两名医生在所轮流坐诊或到各大队、车间巡诊,晚上有一名医生在所内24小时值守应诊,戒毒人员的小病小痛基本上可以在所内治疗。据悉,戒毒人员突发重大疾病可以通过“绿色通道”进入社会医院治疗。
毒瘾好戒,心瘾难除。为了根除戒毒人员的心理疾病,该所在医务室的对面开设了一个心理矫治中心。据了解,戒毒所现共有16名民警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证,有两名民警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证。
高墙里的“学校”
在该所的一间教育室里,记者看到民警正带领十多名新入所的戒毒人员在背诵《戒毒行为规范》和《戒毒誓词》。戒毒所的课堂教育主要以法律常识、思想道德、传统文化及拒毒技巧、适应社会等课程为主。该所每个大队的教育室都与省戒毒管理局联通了远程视频教学系统,每周都会集中组织戒毒人员观看教学视频。
记者注意到,一间教育室后面墙上留有一期精彩的黑板报。该所教育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丰富戒毒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该所除每天组织戒毒人员开展饭前一支歌、操前一支歌活动外,也会定期组织戒毒人员开展书法绘画、歌唱汇演、队列会操、拔河竞技等文体活动,有时还邀请社会团体进所开展文艺演出、报告宣讲、爱心帮扶等帮教活动。
高墙里的“熔炉”
记者了解到,该所实行民警全员值班制,在基层大队则实行两人坐班轮值,晚上不能睡觉,每半小时要进入戒毒人员宿舍区巡查一遍。
在该所第一大队的值班室,当天值班的正是大队长邓联群。他双眼紧盯监控视频,时刻关注着戒毒人员动态,身上佩戴单警装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先后被评为“全省最美戒毒警察”和“全市先进工作者”的邓联群今年已55岁,1998年从部队转业到戒毒所工作后,一直坚守在基层大队一线,二十年来没有休过一次年休假,并有10个除夕夜和6个大年初一在大队值班。
“戒毒人员在这里只‘戒’两年,而我们在这里是要‘戒’一辈子。”邓联群笑着说,“但看到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重塑新生,我觉得这种坚守是值得的。”
“天下无毒,是我们所全体民警的梦想。”副所长高建军介绍,目前,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所内戒断率达到了100%。
据了解,该所每年都会组织民警走进学校、走上街头对学生和市民开展禁毒宣教活动,并联合社会力量走访困难戒毒人员家庭,关爱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仅2017年一年就筹集和发放帮扶慰问金5000余元。
记者结束探访时,一阵激昂的歌声从戒毒人员宿舍传出,“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