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情溶白水清风里气贯龙山丘壑中(下)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第三种境界曰“无弦亦可惊山鸟”,自出机杼,天然流美。中华文化师法自然造化,无论道家式的思维模式还是儒家式的思维模式得益于自然者颇多。天地大美对中国文化有一种语言上的心智启发。对联所要到达的就是这种“自然大美”的境界,即天然合理,恰到好处,毫无刻意斧凿的痕迹,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空灵洒脱境界。谢卫民的联语在创新、练字方面都不着痕迹,正如他自己的对联一样“无弦亦可惊山鸟,有线便能钓海鱼”(《新月》),此联也可以看作他的论联之联。宋人姜夔在《白石诗说》中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李笠翁《窥词管见》云:“文字莫不贵新,不新可以不作。”将习常之陈言,剽窃仿真,久之令人生厌。必须自出机杼,涉笔成趣,方饶情味。然创新往往易流于险怪,故又云:“琢句炼字,虽贵新奇,然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要不越一理字。”其实,卫民的《网上情》也可以看作是一副论联之联:“结成痴网无需线,缝补伤心莫用针。”联语的创作最忌做作,遣词造句以天衣无缝、自然无痕为上,用针线缝补过是有痕迹的。

如《清明祭父》:“来此处斟薄酒,叩深恩,儿真心痛;看人家筑高台,烧美女,父莫眼红。”此联构思十分奇特,上边写得很平,下边笔触陡然一转,对当代社会清明祭扫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加以讽刺,使作品注入了时代的主题。然而,这种转笔又显得十分自然,毫无针线缝补过的痕迹,这就是作者联句的功夫所在。“筑高台、烧美女”,看似轻轻一笔,实则如匕首投枪,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此不亦“无弦亦可惊山鸟”乎?

第四种境界是“心如明月在长天”,理趣盎然。对联的语言既是形象生动的语言,也是充满哲理睿智的语言。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理析理,饶具风趣,

使人如坐春风,如饮醇醪,意味深长。读者读起来轻松愉悦,有美的享受,咀嚼品味之后,齿颊生香,读之明理,因而获益。卫民的杂感联颇多哲理,且自出机杼,能道前人所未道。

如《劝人》联:“哀莫大于心不死,哭何益到路将穷。”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可卫民却说“哀莫大于心不死”,另出新意,别出心裁,另释新理。明知天意不可违而心不死,逆天而行,必遭天谴;明知前面是悬崖绝壁而心不死,不知悬崖勒马,必将粉身碎骨;明知贪腐不可为,可看到人家没有被捉而心不死,以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心存侥幸,最终落得个身陷囹圄。能不哀乎?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可弱者遇到窘困之时,只知呼天抢地,不知寻找解决的办法。这种哭号有什么益处呢?这里又告诉了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味地哭号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明智的做法是要勇敢地面对。

又如《自悟》:“话由人说知心少,羹不自调合口难。”上边实际上是化用“人生难得一知己”来与下边相对,且赋予了新意。话任由别人去说,知心的肯定很少,这是人际关系的哲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这是难以统一的,甚至一个人本身也有矛盾的时候。所以我们不要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也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由此可见,管理人的工作是最为复杂的。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会广泛听取民众的心声,一个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会先听取别人的意见,会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下边的意思实际上是化用“众口难调”而来,只有自己调出来的味道才合乎自己的口味。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为不可能每一顿饭都合乎自己的胃口、每一件事都对自己有利,要学会正确面对,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才能心理平衡,过得舒适,过得快乐。

上面两副哲理联实际上也是警句。陆机在其《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刘勰《文心雕龙》中谈到“隐秀”的要旨时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这些论述,都强调诗文中警句的重要性。诗联是语言艺术的集中展示,对联的蕴含和艺术技巧更是通过警句来展示的。警句之所以成为警句,就是因为它能以精辟独特的语言警示人生,给人启发。卫民的禅语联读来也是韵味悠长的。

如《法华寺联》:“何须问吴宫花草、晋代衣冠,只凭此肉身对金身,人到禅门知觉路;不用寻邻舍园蔬、故朋禄米,但抛那名欲和利欲,心如明月在长天。”吴宫花草、晋代衣冠出自李白的诗《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一旦抛却了功名利禄,就会心如明月在长天,一片冰心在玉壶,玲珑剔透,物我两忘,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其实,我们写联语也是一种修炼,所以我们要先学会做人,提高思想素质。如果卫民对扫墓烧美女这些现象不是十分鄙视的话,他就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联语来。古人说文如其人,诚哉斯言!其次,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要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修炼不足,境界也是很难达到的。卫民坚守在诗联这片土壤中勤奋耕耘,灵性加修炼,已臻高境。

前不久,在第四届中国楹联论坛上,我和刘宝田先生合作的论文《楹联,下一个文学高峰》引起广泛关注。在韵文学中,诗、词、曲均已达到过高峰,只有楹联尚未达到。卫民在楹联方面有这么好的条件,希望能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展英姿。

(邹宗德,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邵阳市楹联学会会长,“湖湘楹联七子”之一,2014年获中国楹联界最高奖——“梁章钜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